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兄弟姐妹,因为志趣相投以示亲近的一种方式,也有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姐妹,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
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及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
扩展资料:
它源于三国时代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
后来,人们崇拜之、继而仿效之,即志趣、性格等相近、互相投缘的人,通过一定的形式,结为兄弟姐妹般的关系,生活上互相关心、支持帮助,遇事互相照应。
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
这是友情的升华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定格,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填充于亲情与友情之间,其是一种友情升华为亲情的特殊社会人际关系。
结义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
即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按人数计算,每人一粒),以及一只活鸡(男结拜为公鸡,女结拜为雌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也称立誓言,内容附后)。
“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
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
然后,把鸡宰 了,鸡血滴入红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红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
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如今一般不提倡这种关系结拜。
结义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可古代必须是奇数,同年人同性结拜,男的称兄弟,女的称姐妹,一般青少年时期进行,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
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一是宗亲者不结拜;二是姻亲者不结拜;三是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四是八字不合者不结拜;五是破族规者不结拜(以前族内如与别宗族结怨,立誓定规不与某族结好、婚娶等的族规。
)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古代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姐妹称呼,有的在称呼前加“契”、“兰”、“谊”等字,也有俗称为老大、老二、老三……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凡遇婚丧喜庆、过年过节等,均以兄弟姐妹关系来往。
这种为互相关爱、支持、帮助的结义形式,随着时间、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等因素的变化,其形式、内容、作用也大为不同,构成人与人之间密切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行善者,则可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对社会进步有益的团体。
(如:1944年中共福建省委隐蔽驻扎在水口坂里时,党和游击队领导人与坂里的革命群众歃血为盟。
在特殊年代通过这种结义形式,密切党及其游击队同群众的关系,达到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抗击日寇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目的,其意义显而易见。
)
结义的盟誓是人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良好初衷,其最后的结果不是都能预期得到的,人的感情也会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或淡若平常,甚至反目为仇。
一旦到了这种地步,结拜的盟誓也就受到破坏,结盟者常常不欢而散。
一般情况要终结当时结义之盟,需要以结义时的形式了结。
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
所以金兰之交比喻朋友间的同心合意、生死与共。
就是结为兄弟啦
义结金兰就是本来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机缘巧合下互相结识,而且兴趣性格十分投缘,目标理想一致,互相之间又肝胆相照,于是就立誓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仪式。
义结金兰要走基本的形式,几个人要一起朝天地跪拜,并且要说结拜词。
比如某某某人要和某某某人结拜为兄弟或姐妹,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如违此言,必遭天谴之类的狠话。
金兰就是金子和兰花,兰花贵在品质优雅圣洁,金子贵在意志坚韧。
兰花香味又被称为花中之祖,所以又被文人们称为君子之花。
《易·系辞上》上也说到了金兰,其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的金为坚之意,而兰就是指兰花的香气,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金兰二字。
当义结金兰之时就代表结拜的兄弟或姐妹要犹如兰花的品质一样圣洁,同时也像金子一样具有坚不可催的坚韧。
后来这个成语就专门引申为结拜。
古人义结金兰可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草率,在魏晋时期,义结金兰要互相换帖,古人也叫换谱帖。
所谓谱帖就是一张红纸上写着自己的生辰八字、姓名、祖籍、家族地址和祖辈的姓名,然后把红纸封上就为帖子,这个写好的帖子叫金兰谱,之后与对方的帖子交换。
交换以后,几个人按照年龄的大小顺序排列长兄弟或姐妹,之后跪在排位前烧香立誓,互相结拜。
结拜之后的兄弟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要像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一样亲。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