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都是移民过去的,但现在东南亚的华人大多都是第三代了。
这这些年往东南亚移民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东南亚地区靠近中国 手续办起来也方便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和中国的血统有很大关系。
那里华人居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和民国初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当时在福建、广东一带,人们因战乱导致民生穷困,那一带人多地少的情况下,老百姓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很难维持下去,他们为了得以生存下去从而维持家庭生活和躲避当时的战乱,闽粤地区的老百姓就赶往南洋进行谋生。
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
阿拉伯海以东的属于南洋(中东和东非属西洋)。
扩展资料:
人们下南洋的时期:
1、小规模时期:郑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员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规模活动。
元朝时期有过元爪战争。
2、洪流时期: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中国几次大乱,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
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人去东南亚经商(海上丝绸之路)、打工、乃至迁徙到东南亚(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的荷兰当局来华南招工),规模巨大,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
伯利兹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度。
1950年初,一大批华人移民蜂拥而至。
如同19世纪东印度群岛移民潮一样,第一次的华人移民潮安稳度过。
1981年伯利兹独立,又一批中国人离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移居到这个国家。
伯利兹共有大约6000名华人,大部分居住在伯利兹城,在伯利兹属于中等偏上的阶层。
追根溯源,这些旅居伯利兹的华人,其祖先早在1865年前后就被欧洲殖民者从潮汕一带拐卖到加勒比地区,也有一部分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华裔后人,还有一些从台湾移民。
这些华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为伯利兹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主要从事商贸、酒店和农场养殖业,有些已经成为当地的富豪。
侨乡新垵村南洋,即今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在海外分布最多、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
尽管如此,南洋华人华侨的人口基数仍是不可忽视的,按庄国土、李瑞晴所著《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数据,截止2007年,全球华人华侨总数为4543万人,其中南洋地区3348.6万人,新移民仅占250余万人。
基于地利和海洋传统,闽粤两省是南洋华人华侨的主要祖籍地,按方言籍贯的差异,可分成五大帮:讲闽南话的福建人(后通称闽南),讲客家话的客家人,讲潮州话的潮州人(后亦称潮汕),讲广东话的广府人(亦称广肇人),讲海南话的海南人。
五大帮人口总约三千万,占南洋华人华侨总数达87%,本文拟在前人发表的资料基础上,汇总分类,还原五大帮在南洋的人口分布和数量。
一、五大帮人数考截止2007年,在不考虑新移民的影响,南洋华人华侨按方言籍贯分,数量第一为闽南人,1082万人;第二,潮汕人,748万人;第三,客家人,499万人;第四,广府人,449万人;第五,海南人,134万人。
以上位序的成型,始自1920年以后,按庄国土所著《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说法,20世纪20年代南洋华人华侨估约510万人,其中潮汕人180万,闽南人120万,广府人80万,客家人70万,海南人40万,五帮合计490万,总占比高达96%。
反之,早在明代便大量移民菲律宾的闽南人,因历经数代及受当地历史上的影响,大量华人后代已同化于当地,以至于统计到的菲律宾华人华侨数仅13万。
东南亚的华人族群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东南亚当地族群之一 ,是东南亚各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
东南亚华族的前身是作为中华民族组成部分的东南亚华侨社会。
从华侨社会到华人族群 ,东南亚华人经历了从侨民社会到落地生根族群的蜕变过程 ,其根本标志是从全面认同于中国到全面认同于当地社会。
东南亚华族并非统一的族群 ,而是对分散于东南亚各国的华族的统称。
东南亚各国华族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各不相同 ,其华族意识和凝聚力的强弱程度也大相径庭。
总体而言 ,东南亚华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与当地主体族群融合 ,塑造共同的国家民族。
从东南亚各地华人族群认同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可见 ,华人作为移民或移民的后裔 ,只要是落地生根 ,融合于当地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也渐行渐远。
各国华人族群规模、经济实力、凝聚力以及当地国政府的华人政策不同 ,其华人族群认同的发展过程和走势也各不相同 ,其融合于当地的方式也大相径庭。
或是作为族群之一构成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 ,或是同化于当地主体族群 ,或是与某个或某几个族群融合后形成新民族。
我要强调的一点 ,是不要保持盲目的“大中华文化”、“大中华民族”优越感 ,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亦都有其过人之处。
无论是同化、融合、一体化等 ,只要其进程是平和进行 ,都无需遗憾。
因此 ,东南亚华族并不像著名的澳大利亚汉学家菲茨杰尔德认为的那样 :总是“极其一致、凝聚力极强的民族”,甚至他们会在东南亚形成一个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但在政治上有别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第三中国”。
同时也不会像史金纳提出的同化理论认为的 ,第三、四代华人将同化于当地社会而不再成其为华人。
他们作为东南亚人 ,在今后很长时间中仍将保持强弱不等的华人族群认同的意识。
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的真实评论如下:
1、作为新加坡人,我的祖国当然是新加坡,这是确定无疑的。
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和风俗,这和中国差别很大。
2、我不是出生在中国,但我曾回到福建安溪寻找自己的根,我喜欢那里,我为自己是这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明的一部分而自豪。
我为中国的发展进步而欣喜。
当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公约的时候中国挺身而出当了领头羊,这让我感动。
3、新加坡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军事外交,并且是联合国成员国,所以新加坡人对中国并没有国家认同。
东南亚的其它华人也是如此。
5、来自大陆的移民的确会忠于中国。
6、当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到其它国家的时候,他们不会再把英国视作祖国。
7、这个问题要分国家:新加坡华人对大陆没有多少感情;泰国华人已经融入泰人,当地华人在血缘上和文化上已经本土化;印尼华人对大陆一般没有多少好感,因为历史的原因;菲律宾华人很少,和印尼华人类似;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华文化最坚持,对中国的好感相对较强,但在国家层面仍然认同马来西亚是祖国。
8、有些人确实对故国怀有深深的感情。
9、大体分三个阶段:1949年东南亚华人对中国的认同感很强;1949-2010年,比较漠视;2010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影响力的增强,海外华人对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同在上升。
10、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不要把你的英美文化和中华文化相比较。
有许多海外犹太人就是支持以色列的。
11、我是拉丁人,我强烈认同我的身份,并为我的传统感到骄傲!
12、认不认同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新加坡人从小被教育他们是新加坡人,并且完全西化了,不仅对中国,即使是对中华文化也没有多少认同。
而那些从小上华校,学中文,看中国影视剧长大的人对中国和中华文明多少还是有感情的。
13、认同又如何?不认同又如何?已经在海外生活了数百年,拿着东南亚国家的国籍,自然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14、其实你的说法有些武断,东南亚很多华人对中国和中华文明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这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有些比较传统的华人家庭,他们会教子女说中文,告诉子女我们来自中国,并讲一些家乡的故事。
出身在这样家庭的华人一般对中国比较向往。
当然也有一些华人没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们对中国和中华文化并没有特殊的感情。
秘鲁的第一批中国移民,是被当作苦力贩卖来的,七八十世纪随着大量的移民潮,使得这里华侨猛增。
据中新网报道,秘鲁是南美洲华裔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华裔的比例达到了秘鲁总人口的15%。
另外,根据史料,可以断定秘鲁是中国移民最先踏上的南美洲土地。
目前,华侨华人的总人数已发展到约130万人,其中土生华裔或混血华人后裔约120万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约有三、四千人移民秘鲁。
秘鲁菜和中餐很像,华侨华人大多居住在西部沿海地区,仅首都利马一市就聚居着秘鲁60—70%的华侨华人。
秘鲁菜可以说是中餐的“闺女”做法,器具基本与我们相同,以及从洋葱、大蒜、青蒜炝锅的习惯,而且,秘鲁人对中餐大爱。
印尼总人口2.58亿,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在这里你可以随处见到华裔的面孔。
2014年3月,泰国总人口6450万。
在泰华人约有900万,占全国人口的14%,是除泰人之外最大的族群。
华人大批移居泰国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
马来西亚统计局2016年数据显示,总人口3166.07万。
华裔共664.8万,占马来总人口的21.00%。
今,世界各地都遍布着华人的身影,他们虽然加入了外国国籍,身体里却依旧流淌着华人的血液。
菲律宾,目前华人数量在120万左右。
好几百年前就有华人移民,大都是临海城市或者外出劳作的人们。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