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常因波动剧烈而遭到警告,但美国监管机构如今还担心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尽管它通常不会有多大的价格波动。
据《彭博》报导,由加密公司Tether和Centre等提供的稳定币,总市值在5月底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但监管机构忧心它对投资者甚至金融系统所构成的潜在风险。
稳定币的设计,在于它们以固定价格(通常是1美元)的形式持有,公司以1美元的保证资产,发行1美元的稳定币,在加密货币的币币交易中,通常不与美元或欧元等法币,而是与泰达币(USDT)等稳定币为基础交易。
近几周,包括国会议员、联准会官员及行政部门公开和私下都示警,如果其中一家公司没有他们宣称所拥有的支持,那么一些消费者实际上不会受到保护。
他们还表示,稳定币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一种情况:在不涉及美国银行系统的情况下,价值等同于美元的大量加密货币易手,可能成为非法金融而不受监管。
哥伦比亚法学院研究员Lev Menand上周在参议院银行小组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它们对用户是危险的,且随着它们的发展,对更广泛的金融系统也是危险的。
民主党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上周将稳定币与19世纪资本不足的银行发行的野猫银行券(wildcat notes) 相提并论,这些票据后来使许多持有人蒙受巨额损失。
Warren说,如果联准会要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消费者可以在没有这种风险的情况下,享受稳定币的好处。
联准会主席鲍尔(Jerome Powell)上个月谈及央行数字货币时表示,稳定币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风险。他说:随着稳定币使用的增加,我们必须要有适当的监管和监督框架。
6月13日消息,大约两个月前的4月11日,稳定币市值为1900亿美元,即将超过2000亿美元,加密货币总体市值为2.03亿美元,当时稳定币市值占比为9.35%。 目前加密货币市值约为1.15万亿美元,稳定币市值为1590亿美元,占比上升至13.8%,其中USDT占6%以上,USDC占比超4%,BUSD占比为1.58%。 加密研究员:Lidio Finance面临像Luna一样的巨大崩溃风险 6月12日消息,加密研究员Roger发推表示,Lidio Finance会面临像Luna一样巨大的崩溃风险。 在Lidio取消锚定1:1的ETH之后, ETH下跌12%,大规模抛售继续使curve上的流动性枯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狗狗币联合创始人反对“加密货币对冲通胀”的说法,并称其为“营销” 6月12日消息,狗狗币联合创始人Billy Markus分享了他对“加密货币可以对冲通胀”这一说法的看法。 他认为,这只是“营销”,人们大多交易或持有加密货币是因为其高度波动的特性。 关于加密货币市场“通胀对冲”的说法出现在几个月前,当时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加密货币在市场上表现相对令人信服,因为其表现优于大多数传统资产。 () 持有超10枚ETH的地址数量达19个月以来新高 6月12日消息,Glassnode数据显示,持有超过10枚ETH的地址数量为,为19个月以来新高。 此前的19个月高点是2020年11月18日的。 + BTC跌破美元 BTC跌破美元,现报.4美元,日内跌幅达到5.63%,行情波动较大,请做好风险控制。 数据:以太坊已实现价格跌破1781美元 6月12日消息,Glassnode数据显示,随着周末市场下行,以太坊已实现价格(Realized Price)跌破1781美元,这意味着以太坊市场平均未实现亏损为-18.4%。 ETH 2.0存款的已实现价格更高,为2404美元,未实现亏损为-39.6%。
USDT是一种数字货币,全称为“USD Tether”。
USDT是一种稳定币,其背后的价值与美国美元挂钩。 这意味着每个USDT单位的实际价值应该接近或等于一美元。 与其他加密货币相比,USDT被视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数字货币,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价值参照物——美元。 下面详细介绍USDT的相关内容。
USDT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加密货币市场上的波动性问题。 由于其价值与美元挂钩,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数字货币,特别适合在大规模交易和跨境支付中使用。 它的全称“USD Tether”意味着它受到美元储备的支撑,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存储价值和交换媒介。 每一个USDT都有相应的美元储备作为支持,以保持其价值与美元的汇率稳定。 它是通过加密技术实现的,具有匿名性和高度安全性。 与实物现金一样,持有USDT可以随时转账交易而不必受到特定机构或政府的监管或控制。
此外,由于其广泛的接受度和流动性,USDT在加密货币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交易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储存手段。 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应用,其未来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许多企业机构和投资者正在不断探索利用它作为资产管理和金融交易的新的工具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场变化和供需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价格上下波动,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应该做好风险评估和准备工作。
此外还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以避免潜在风险和问题。 总的来说它是一种受到严格监管和数字技术支撑的重要数字货币值得市场各方的关注和应用。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以防止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结果必然是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陡然增加。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1-2月份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达到44.1%。 同时,美元贬值,使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8年以来,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价格上升33.5%,矿物燃料类产品上升53.8%,煤类产品上升37.3%,石油类产品上升54.5%,天然气类商品上升49.8%。 这些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了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提高。 2月份我国R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7%,与此类产品进口价格迅速拉升有直接关系回顾一年来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多数经济指标均超出人们的预想。 首当其冲,美国经济2007年全年仅增长了2.2%,为2002年以来最低(第四季度甚至仅增长0.6%),而今年一季度增长可能为零甚至为负,全年最乐观的估计也在2%左右;欧盟预计增长2%,远低于去年预测的2.4%的水平;最新预测,日本2008财年增长可能在1.1%,比2月份预测值又低了0.6个百分点。 另外,全球股市普遭重创,半年内,道琼斯工业指数(DJI)下跌15%、日经指数�OSA�、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ES�跌幅均在20%左右。 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已经造成了实质性危害。 同样,在此次浩劫过程中,中国也难幸免,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中国贸易而且对中国金融也已经产生了实质性冲击。 资本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股市大幅下挫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高,1月末上证指数只有2786点,到8月23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就突破5000点大关,10月15日又站上了6000点的历史高位,10月16日达到6124点,再创历史新高。 但此后,股指一路走低,截止到2008年4月11日,上证指数为3493点,下跌2500多点,跌幅超过40%,是今年以来全球跌幅最大的证券市场。 我们认为,在本次大调整中,至少有40%与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有关,即至少有1000点跌幅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关。 随着股指的大幅下挫,沪深股市总市值也急剧缩水。 2007年11月5日,随着中国石油()的上市,沪深股市总市值一度达到33.6万亿元,但随着股指一路下滑,目前两市总市值约为23万亿元,缩水10万亿元,蒸发速度之快为世界罕见。 半年来,大陆股指巨幅下挫,一举推翻了此前有人认为的“中国股市受全球及美国股市影响并不大,甚至存在背离现象”的观点,让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陆资本市场的影响。 实际上,有研究表明,2003年以后中国大陆股市与世界股市关联度已经达到了60%左右。 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 在次贷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 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更是无法阻挡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使中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 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大陆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远高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25%,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仅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上涨了4.2%,很多人预计今年的涨幅在10%左右,这样即使不做任何投资,国际资本只要把钱转移到中国存进银行,就能得到稳定的(低风险)高回报(收益10%以上)。 •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全球流动性过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 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可控制范围内。 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 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 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编辑本段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 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 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编辑本段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 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 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 25%。 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 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编辑本段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 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 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 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 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编辑本段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 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编辑本段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 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 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编辑本段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 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 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 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 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 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