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是美国股市自2016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3月19日至3月23日期间,美国股市下跌约6%,欧洲股市下跌约4%,英国股市下跌3.4%,亚洲市场下跌4%,日本表现最差,下跌超过5%。股票市场下跌的一个月里,比特币下跌也超过35%。那么比特币下跌和贸易战有关系吗?
可以肯定的是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战肯定是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肯定是影响股市,导致股市股票爆跌,如果股市持续下跌,特别是由于美国的不确定性,我们可能会看到投资者会转向投资比特币,来保护他们的财富。这可能会增加加密货币龙头股的需求。所以影响肯定会有,但是好是坏未然可知。
关于比特币近期暴跌原因:随着各国监管趋紧以及部分 加密货币交易所 负面消息的影响相信这才是导致比特币暴跌的真正原因,而中美贸易战相信影响最大的还是股市!
贸易战对比特币的影响:英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的政治不确定性,如希腊经济危机,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以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因素,导致对比特币的需求增加,都是推高了比特币价格原因之一。
所以,美股大跌算是变相利好数字货币市场,有可能会有一部分股市资金进入币市,希望牛市快来吧。
事实上,之前就有不少人认为,由于股市暴跌,导致流入股市的资金会减少,甚至流出。比特币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能吸引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币市。
不过,也有人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股市的暴跌会加重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并且,今年来,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货币遭遇寒流,不少投资者对比特币热度不断减弱,使得场内资金不断流出,相对于数字货币,投资者更容易对其他避险产品产生利好刺激,尤其是黄金。
两个世界大国的贸易对抗也许只是一个开始,背后隐藏的是金融控制、地缘政治掌控,如果欧盟也参与进来,这种影响将更加深远。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脚步正在放慢,从英国脱欧就能略见端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本聪创造了比特币,有人说这某个国家的阴谋,有人说这可以直击经济危机中货币通膨的痛点!
历经9年,我们看到比特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引爆了区块链创业者一轮又一轮的狂欢。我认为贸易战也许不会让比特币迅速增值,但是却是赋予比特币更好的应用场景,让其有环境再一次证明自身的货币属性和价值。你们觉得呢?
在足够长的时间范围内,投资市场的起伏是一个往复的周期。 在短时间内,人类的本性得到了检验。 在空头和多头之间,买卖之间,参与者的财富迅速重新分配。
在中美贸易战和解的消息传出后,周一股市迎来了良好的开端,但随后几天又回落。 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货币界的反弹也未能持续,周四晚上的低迷掩埋了许多重新集结的军队。 许多在表上存钱的人不敢再看市场,密封钱包,静静地离开,然后在几年内看着它们。 在货币市场寒冷的冬天,它异常寂寞,只有多头空头游戏中的投机者和准备动身的信徒。
大跌后,议价声越来越少,对零的呼唤也越来越多。 据说它将在4500下跌至4000以下,并考虑在4000下跌至3500。 现在判断支撑点在2800。 货币圈的短期判断是如此神奇。
在许多人看来,比特币飙升之后的大幅下跌实际上是可以预见的。 只是许多人面临着比特币的持续保护,并且下意识地认为,比特币的价格不会在此刻暴跌,但是当结果出现时,就为时已晚。 这次,比特币风暴给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对黄金不乐观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从这次暴跌中可以看出,比特币仍然无法与黄金相比。 如果彼此不同意,则比特币会加倍;如果不同意,通常将其减半。 黄金是不可能根据市场新闻做出系统的预测的。 可以通过整体市场方向预测黄金价格,新闻的变化可以用来控制黄金价格并使损失最小化。
在比特币价格飙升期间,许多黄金投资者他们都放弃了对黄金的投资,转向了比特币市场,这导致了黄金投资需求的一定程度的下降。 暴跌后,市场情绪可能会恢复平静,黄金将再次被选作投资对象,尤其是在可能加息的时期。 在此期间,如果黄金投资需求上升可能为黄金增加一定数量的底部支撑,以对冲加息的负面影响。
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私募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首席经济学家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弘尚资产联席CEO张骏:围绕经济复苏主线布局
跌宕多事的2022年已经成为过往,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想之事,我们也丰富了人生经历,拓宽了思维方式。 放眼全球,2022年的股票市场乏善可陈,中国市场亦是如此。 上证综指全年下跌约15%,沪深300指数下跌21%,而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29%,在过去十年,这是表现第二差的年份。
现在疫情管控已经放开,按照海外经验,放开之后的一段时间经济数据会有回落,但之后会强劲增长。 基本上2023年会是一个复苏的时点,需要考虑的只是复苏力度的大小。 但是我们不能基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在2021年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历史情况,就对2023年复苏的力度抱有太大的期望。 因为全球的经济状况和当时的情况不一致,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会有一轮或轻或重的衰退,也会影响我们的外需。 但是从经济层面,我认为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我们同样关注货币政策,因为股票市场一方面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要看货币政策。 目前由于疫情原因,老百姓投资和企业贷款的意愿不强,美元加息也导致汇率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实现最大的程度的宽松。 至于后期,需要看到经济比较明显的复苏,物价、通胀水平一定程度的抬升和综合考虑中美利差的情况,我们才需要担心收紧货币政策的调整。 近期由于地产三支箭的出台和疫情管控放松,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回调,但我依然认为整体流动性环境无需担忧。
受2022年的经济影响,2023年经济复苏的结构需要关心两个方面。 一方面,消费领域会有一个复苏。 2022年中低收入人群的整体收入受影响较大,同时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场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国庆假期期间,旅游、消费和餐饮的数据都非常不好,但我认为这是比较短期的情况。 疫情管控的放松已经是进行时,未来当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时期,大家会自发减少室外活动。 但按照欧美的放开节奏,这个冲击在一个季度左右。 等疫情过去之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场景都会再次修复。 另一方面,投资领域也会有一个复苏。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一方面因为经济周期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国库存周期大概3-5年一轮。 而上一轮制造业投资顶峰是2021年6月份,所以推算来看会在2023年一季度前后触底。 另一方面,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和中美冲突的背景之下,意味着我们要去补半导体在内各种产业“卡脖子”领域的短板、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所以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后续可能会有一波较明显的增长,是2023年贡献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中持续寻找机会。
综上我认为经济正在筑底即将复苏,且货币政策在宽松没有收紧的组合之下,是一个比较有利于权益类资产表现的阶段。 比起对经济复苏的展望,股票市场低廉的估值,更让我们感到兴奋。 当下股市的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区域,而相对无风险收益率的溢价,也大大偏离了历史平均水平。 此时的市场先生,既否定了过去三年的发展,也无视未来的增长,更给一批优质的公司以及其低廉的报价。
具体到股票市场的配置侧重,一方面我们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信周期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在不断挖掘优秀公司分享成长的收益,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的研究能力,根据估值模型的指引,坚持适度分散的均衡配置,力求获得稳健又不错的投资收益。
整体而言,我的组合行业分布相对均衡,会在过程中做持续的优化。 具体到行业,一方面我们主要的仓位是坚持长期持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会根据短期的宏观经济情况去做比较大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板块配置。 例如,7月份我们认为光伏锂电过热,则进行减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估值水平低于2018年,无法理解地下跌,而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长期需求是确定的,则进行增配;近期我也在逐步逢低买入一些消费股和赛道股。
围绕经济复苏的主线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当前性价比较高:
1) 传统行业中的炼化。 从传统逻辑框架来看,我们找2022年表现最差的资产,因为后面如果复苏,他们的弹性可能是最大的。 目前,我们看好化工中的炼化。 对于大多数化工企业尤其是炼化企业,他们上游是石油,所以成本定价权在海外,但是产品需求在国内。 所以2022年的状况是需求差、成本高,在2022年三季度、四季度基本都亏损,股价基本到底。 后面需要进一步观察他们盈利回升的能力和经济回升的力度。
2) 先进制造业。 我们认为不仅有β机会,还有一定的α机会。 2022年更好的体现在专用设备:锂电、光伏、风能等,这些也是刺激经济的抓手。 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工控、机床等领域与经济相关度较高。 这里的α机会在于,产业链上游都是国外厂商主导,所以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国产产品不是不能用,可能只是品牌或者精度略差,但是性价比很高,这与半导体产品不一样。 通用机械里面有30%-40%国产替代空间,其他领域低的也有10%。
3) 其他方面:结合估值水平和消费场景的恢复,消费领域也有机会。 另外,出口产业链的机会在于成本端运费的下降。 光伏锂电产业链上下游有一定的结构变化,这里我们更看好下游产业。
复盘2022年,我们总是遗憾错过了一些机会,同时也叹息犯过的错误。 回望来路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戚戚于过往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抬起头,向前看,才可能找来光明的未来。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充满了期待。 三年之后,我们终于有望摆脱病毒的束缚,重新慢慢有序的去谋划我们的生活,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将会汇聚成大江大河,这又会推动着个体向前游动。
简介
张骏 弘尚资产联席CEO、合伙人22年从业经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CFA。 曾任国泰君安证券证券投资总部执行董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权益与衍生品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君得鑫、明星价值、君享弘利等产品投资主办。 2021年9月加入弘尚资产,担任合伙人、联席CEO、投资经理。
复胜投资董事长陆航:新年投资“更上一层楼”
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事物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两面性,2022年对于所有人都是考验。 我们在2022年经历了疫情的爆发,生活习惯以及行动轨迹的重大变化,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作为私募管理人所管理的产品净值的回撤。 这些事物发生的时候,一方面是让人失望、沮丧甚至恼火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投资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的机会。
2022年毫无疑问是不平凡的。 我们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此生独一无二的事情。 投资是人认知能力的变现过程,投资者对于周遭事物未来发展的理解和感受决定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与态度。 在2022年4月封城过程中,我一方面感受着身边人的焦虑和忐忑,同时通过市场短期的走势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经济后续增长的悲观预期;但另一方面,我同样观察到很多朋友在困难中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积极去应对和准备。
2022年同时也是平凡的一年。 生长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我们总是对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而逐渐感到习以为常。 但是我们经历的疫情、战争等事情并不只在今年独有,未来的岁月中也一定会有不亚于今年的困难和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方向也一直都会是在曲折中前进。 我们也不用刻意夸大今年的困难程度。 困难和失败可能是生活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但如何面对它却对我们进行了区分。
展望2023年,一方面作为基金经理,我需要在投资上能“更上一层楼”,努力给客户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继续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方面面。 在2023年,我们最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投资上,2022年给我很大的挑战来源于主要来源于两点:第一是复胜资产一直秉承“业绩驱动投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论。 2022年我们在调研方法更多时候依赖电话或网络会议,这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打了一些折扣。 这种投资深度上细节的差异,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整个团队在投资选择上的判断。 第二是2022年市场有太多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短期预期的摇摆出现了两极化,这就给投资组合带来了更大的交易损耗。 伴随着2023年全面放开,整个投资团队的调研工作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 我们相信伴随着不断地“翻石头”找标的,一定会有新的投资机会被我们发现。 投资中唯一比拼的其实是勤奋,我们只有更勤奋才能有创造更多超额收益的可能。 同时,在投资组合管理上,我们也会继续加强“细节管理”,在多维度对投资组合做好“健康检测”。
同时,2023年我们从公司层面会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 投资决策可能是基金经理个人的事情,但资产管理一定是一个团队的事情。 回望2022年,我很庆幸复胜资产拥有一帮热爱投资的小伙伴。 虽然封控在家,但无论是另外两位合伙人还是投研团队的其他伙伴,都保证将注意力百分百聚焦在投资上,大家在微信会议中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个股投资价值的探讨。 同时,负责交易和产品运营的同事也都排除万难确保资管产品的正常运转。 热爱是最大的生产力,我们希望在2023年能够吸引到更多热爱投资,热爱资产管理的小伙伴到复胜资产这个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严谨、务实、客观的态度对待投资事业,继续努力将复胜资产打造成国内最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合远基金总经理管华雨: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制约市场的因素将发生重大变化,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首先,23年疫情束缚将消退。 管理层在病毒毒力不断减弱后,适时优化和调整了管控政策,春节后生产生活大概率逐渐回归正常。
其次,在政策发力显效的推动下,经济有望筑底回升。 当前房地产政策已经全面转向,“三支箭”陆续落地,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上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保民生稳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3年地产需求侧支持政策值得期待。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包括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支持政策呼之欲出。 22年1-10月份,居民储蓄多增超过4万亿,蓄水池储备充分。 疫情平复之后,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和政策支持有望带来地产、消费企稳回升,有力带动经济复苏。
再次,欧美加息进入尾声。 欧美央行22年持续大幅加息,目前看欧美景气指数和美国核心通胀持续回落,23年上半年欧美经济大概率步入衰退,加息进程有望相应结束。 届时外部流动性和汇率约束消解,国内宏观政策自主性增强,发力空间进一步扩大。
最后,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从中期看非常有吸引力。 传统行业股票有所反弹,但是其经营景气将跟随经济复苏而回升,估值吸引力依然较强。 新兴产业股票估值大幅度回落,虽然渗透率提升后未来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高增长区间,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也在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安全可控、绿色发展等产业一直是结构性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重点,相关龙头公司全球竞争力日益突出,当前股价提供了良好的中期布局机会。
整体而言,2023年A股的大背景是经济复苏,同时汇率、运费、大宗商品压力也已明显舒缓,驱动企业盈利能力回升,因此23年的投资机会将显著扩大和丰富。 和疫后复苏相关的大消费、房地产产业链,以及中期增长动力强劲的绿色经济、先进制造、国产替代和安全发展相关产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从全球视角看,由于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的不同步性,2023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主要大国中展露明显优势,中国资产有望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和加持。
最近几年市场遭遇的黑天鹅不断,2023年我们关注的国内主要风险依然是新冠疫情,如果疫情多次反复冲击经济复苏进程,对市场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 放眼海外,欧美快速的加息缩表,对美债稳定性、日元套利交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都可能带来意外风险,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纵观历史,A股走势主要受国内经济和政策的牵引。 如果病毒不发生突兀的负面变异,国内政策对于可能的海外冲击应对得当,我们相信A股恢复上升的态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022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 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中,上海合远在广大持有人和合作机构的鼎力支持下,顺利扬帆起航。 借新年之际,我代表上海合远的全体员工,向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投资顺利,万事如意!严冬过尽绽春蕾,经过众多重锤的冲击和洗礼,A股当前处于历史低位,也是中期机遇展现的区域。 2023年我们将继续鼓足干劲,全力抓取投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献上良好的业绩曲线!
作者简介
管华雨
上海合远私募基金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
21年证券从业经验,拥有公募、私募的成功经验,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在2020年带领团队进入百亿私募行列且保持突出业绩。 他的宏观判断,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俱佳,21年从业期间先后覆盖金融、机械、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大消费、医药、科技电TMT、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化工、 新材料等众多行业方向,不断拓展和深化能力圈。
宽远资产总经理甄新中: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新春之际,我们即将告别壬寅年,迎来癸卯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壬水是滔滔江河之水,寅是十二生肖之虎,所以壬寅在古代别称【虎跃天河】,代表着越过天险、渡过难关。 所以过去这一年的特点就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而从汉字发源来看,壬代表孕育,寅代表生长,壬寅的组合是处于旧的周期正在过去,新周期即将开始的阶段,预示着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过去的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多年未有之大变局。 美联储启动了逾20年来最大规模的加息,俄乌战争的爆发扰乱了世界局势和能源命脉,国内疫情的肆虐导致经济活动陷入停滞。 全球资本市场也遭受重创,比特币全年下跌63%,纳斯达克全年下跌33%,标普500指数全年下跌19%。 中国资产中,沪深300全年下跌21%,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5%。
在面对内外形势的这一年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采取了有效的调整措施。 二十大以来,外交方面采取了务实的策略,接见各国政要,缓和国际关系;对国内包括房地产、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政策及时调整;对民营经济的肯定和表态;在疫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但毒力显著下降后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以支持经济等。 我们相信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进一步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去年的阵痛后,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恢复。
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包括:防疫政策的彻底放开带来中长期对经济的利好;国际环境的缓和有利于我国重启经济增长;对于各个行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化解风险和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这些都可能同时带来股票市场的稳定和部分行业和公司的业绩增长。
当然我们也依然面临着疫情依然存在反复、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压力、地缘政治黑天鹅风险、经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和个别公司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等。 所以我们在保持对恢复和增长期盼的同时,更需要充分的冷静和紧密的跟踪,始终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来应对未来一年的市场。 只要未来的市场相对稳定,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那么就有充分的信心来获取超额收益。
经济的企稳和恢复必将带来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机会,资产管理行业也将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面对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我们始终谦虚谨慎如履薄冰。 在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兢兢业业做好研究和投资,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市场、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并结合到我们核心的投资理念中去,继续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持续增长的投资业绩。
2023年展望
展望2023年,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主要是:
第一,防疫的彻底放开将会是重要转折。 随着放开后疫情的指数级爆发,未来一段时间情况会可能变得更混乱,经济状态可能难以预测。 这些混乱或许会带来一些悲观的情绪。 但混乱总会过去,生活终将回归正常,经济也将回归正常的增长。 投资中,我们相信最好的做法就像知名冰球运动员Gretzky说的:“不要到冰球那里,要去冰球会到的地方“,我们对各个行业的变化保持关注,并且等待“球”在未来半年一年达到的地方。
第二,地产支持政策频出,房地产是否软着陆依然非常重要。 地产是经济的超级大象。 不仅体量庞大,上下游的关联行业巨大,而且深度嵌入了金融系统,也与地产财政健康度息息相关。 最近几个月出台了相当多的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包括支持地产企业融资,鼓励正常住房需求的政策。 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的需求有望重启,使得行业实现软着陆。 地产行业的稳定对经济回到增长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会保持密切关注。
第三是市场主体的信心能否逐步恢复。 过去3年疫情导致的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出台政策。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组织生产的核心力量。 随着行业政策尤其是互联网政策的调整,未来如果能够从法制上给与更多安全性的保障,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也将有利于经济重回正常的增长轨道。
第四,中外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G20的会面后,我们看到中美都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管控竞争和分歧,避免冲突。 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也得以修复或者变得更为密切(如德国、澳洲、中东等)。 对于中国而言,重启经济增长需要友好的海外环境,外交手段可能更为柔软和务实。 海外的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增长和高通胀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以及最高效廉价的供应链,也有巨大的合作基础。 对于中美而言,长期的竞争和冲突难以避免,但是经济高度互补和深度融合也是难以分割的。 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美贸易额在2019年出现下降,但最近两年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远超过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但我们依然面临一些风险,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第一,疫情依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更为致命的毒株,将迫使全球和中国进行某种程度的再封控,中国经济的复苏会被打断。 第二,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以及经济衰退的压力,尤其是面临能源价格高企的欧洲,可能会陷入衰退。 全球经济的衰退一方面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加息也会导致资金回流,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 第三,地缘政治的风险没有完全消除。 俄乌战争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第四,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的政策风险和个别公司的经营、财务、管理层风险会急剧增加,我们还将保持一贯的谨慎投资风格来应对各种风险。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依然有相当的吸引力。 2023年中国会是一个适度增长,低通胀,估值也相对有吸引力的市场。 如果对中国长期的一些担忧得以缓解,中国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会体现出来。
中国经济固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同样也有难以复制的巨大优势: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 在很多领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比如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 巨大的单一市场优势是其他新兴国家难以复制的。 巨大的单一市场意味着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本土企业。
(2)中国同样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领先的成本优势和高效的制造能力。 过去2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不断提升,2001加入WTO之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低于8%,虽然2018年遭遇贸易战但仍继续上升,202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9.8%。 不少新兴的产业中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比如光伏、新能源车等,都处于全球的垄断地位。 同样从微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业的中国企业,都在不断往更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和实现进口替代,全球行业排名不断上升。
(3)中国经济发展核心的动力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是中国经济生生不息的最深层的动力所在。 只要没有太多限制,这一力量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总体而言,我们对未来一年中国市场保持谨慎乐观,市场可能在震荡中上行,投资机会明显优于2022年,我们会积极把握确定性的机会。 但我们同样会密切关注风险,在市场过于乐观的时候及时调整仓位实现收益。
我们关注的主要行业和机会主要包括:
(1)能源板块的机会。 不仅包括传统能源,也包括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资本开支相对不足,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的恢复,将会进一步放大供过于求的问题,行业景气度会保持在高位。 新能源经历了去年的大幅调整,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新能源的渗透率空间还非常大。 我们密切关注其中少数能够建立起超额优势和壁垒的公司。
(2)医药行业过去几年受到新冠的影响,很多正常的需求未充分释放。 我们关注那些不包含新冠业务利润的医药企业,未来一年可能会受益于正常的就医需求的恢复。
(3)消费行业的公司,如家电、白酒等,过去两年受到地产和疫情的影响,随着地产的软着陆和疫情放开带来的消费恢复,需求有望恢复,存在阶段性的机会。
(4)互联网行业的机会。 过去两年,互联网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宏观的压力,业绩停滞不前。 随着降本增效逐步发挥作用,业绩增速底已经度过,此后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业绩会重回增长的态势。 同时行业政策转为友好,中央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监管转入常态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的积极作用。 估值压制因素也会逐步消失。
在具体公司的选择方面,我们同时看重安全性和进攻性。 我们偏好那些商业模式优秀、竞争优势远超同行、建立起了足够高的壁垒、低负债率和有充沛现金流,业绩保持增长以及合理估值的企业。
我们想用尤瓦尔·赫拉利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是的,风暴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 我们所寻找的是那些在新世界中,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依然坚如磐石的企业。
作者简介:
甄新中 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历任兴业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东吴证券投资银行四部总经理、保荐代表人。 参与或主持过多家公司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及重组并购项目,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图形结构账本是最符合中本聪理想的区块链扩容方案,DAG技术的设定是要能接受无法无限扩容以及区块中交易重复的问题。 该方案的典型代表是就是HLC公链团队研究的DAG技术。 DAG技术解决的是出块时间和传播时间的矛盾, 因为出块时间过快, 必然会增加分叉, 长时间的分叉会导致网络的不一致, 所以DAG技术归根结底也是解决分叉的问题。 DAG技术解决的是上述提到的出块时间和传播时间的矛盾, 因为出块时间过快, 在传播时间不得不考虑的情况下, 必然会增加分叉, 长时间的分叉会导致网络的不一致, 所以DAG归根结底也是解决分叉的问题。 目前DAG技术的知名项目有IOTA, ByteBall以及NANO,这些项目都是采用偏中心化的共识方案解决分叉问题, 造成许多用户误会DAG的共识方案只能用中心化的方案解决。 事实上, DAG技术是目前最符合中本聪的理想的区块链设定的扩容方案, 自然DAG技术也是可以解决中心化的问题。 DAG技术目前看来最大的问题跟多区块技术和混合共识技术一样, 由于每个节点需要处理所有交易, 无法解决理论上的无限扩容, 所以采用DAG技术的设定是要能接受无法无限扩容以及区块中交易重复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