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175年-210年),周瑜权力有多大,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
周瑜(175年-210年),周瑜权力有多大,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 、东吴名将 。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 。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 ,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 。建安十三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实奇才也”,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人物评价:
周瑜的江东大都督职位,换算下来大概是现在的军队之官。但是当时周瑜这个都督,是没有实权的。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
孙策: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谐也。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蔡东藩:周瑜年第逾壮,方可有为,乃以意气之未除,遽致短命,不无可惜。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的身份:吴国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曹操的身份: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基本介绍: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
周瑜要饭—— 穷嘟嘟(都督)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轶事典故:
顾曲周郎
“顾曲周郎”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一时瑜亮
“一时瑜亮”的典故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禛《〈古诗选〉凡例》:“北周寥寥,廪得子渊,子山,二人之才,一时瑜亮。”
“瑜亮”就是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的并称,后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为“瑜亮”。
饮醇自醉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饮醇自醉”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重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雅量高致
“雅量高致”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曹操听说周瑜虽然年轻但有才气,于是派九江人蒋干去劝说周瑜来投奔自己。蒋干以能言善辩著称,以个人名义去见周瑜。周瑜出门迎接蒋干,对他说:“子翼辛苦了,长途跋涉而来是为曹操当说客的吧?”蒋干回答:“我与足下是同乡,多年不见,近来听说了足下的丰功伟绩,所以特来叙旧,怎么能说我是做说客的呢?”周瑜说:“我虽比不上夔和师旷,但也能听出你的弦外之音。”之后便请蒋干进入自己的府第,设酒宴款待他。周瑜对蒋干说:“我最近有事情要处理,就请你暂住几日,等我的事情办完了,再与你相聚。”三天后,周瑜请蒋干来到军营参观仓库、军用物资、器械和孙权赏赐给自己的侍从、服饰以及其他玩赏之物,随后对蒋干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得遇到知己的君主,对外虽是君臣的名分,对内却有骨肉的深情。他对我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复生,我也会拍着他们的后背而斥责他们的言辞,又有什么能动摇我的心志呢?”蒋干只是微笑,始终无话可说。等蒋干回到扬州后,称赞周瑜“雅量高致”,有宽宏的气度及高尚的品格,不是能用言辞所离间的。中原士人也大都如此推崇和赞美周瑜。
蛟龙得云雨
“蛟龙得云雨”后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授建威中郎将 200年(建安5年):孙策死,此前周瑜已领中护军 209年(建安13年):周瑜为前部大督 赤壁之战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正史中,没有水军大都督这个官职。参考资料:《三国志·周瑜传》。
池中之物
“池中之物”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孙、刘联合赤壁破曹后,孙权以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到京城去拜见孙权,周瑜上书说:“刘备是一代枭雄,又有猛似熊虎的关羽、张飞辅佐,一定不会久居人下,为人所用。我认为应该把刘备迁入内地,为其大造宫室,给他美女玩器,使刘备沉于享乐,把关羽、张飞二人,各置一方,派亲信挟持他们,如此大事可定。而现在却割地给刘备,以资其业,让刘、关、张三人相聚于疆场,恐怕蛟龙得到云雨之助,终究不会蛰居于水池之中啊。”
后来用“池中之物”来形容没有志向的人,蛰处一隅。
总角之好
“总角之好”指童年时要好的朋友。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亦作“总角之交”。
东汉末年,孙家不止孙坚骁勇善战,孙策同样年少出名,十几岁便结识了很多天下名士。后来周瑜慕孙策之名前来拜访,孙策和周瑜同岁,而且两人均是年少有志,所以很快便成为挚友。孙策建立东吴政权,周瑜同样功不可没,而且在赤壁之战上,周瑜更是带领吴蜀联军击败曹操,从而改写历史。
1、中郎将是次于将军、高于是校尉的统兵武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主力师师长,就是地师级别,秩比二千石,四品对应地委书记等。2、中郎将:中国古代官员名称。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
周瑜与孙策的交情,可追溯到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率部北上讨伐董卓,将家小迁到了舒县,此地便是周瑜的家乡。当时,周瑜的家人为孙策一家提供了住处,两家也成了通家之好,均为十六岁的孙策和周瑜也就成了玩伴。与草根出身的孙坚家族不同,周瑜家族是汉末著名的名门大族,在淮泗一带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通过与周瑜家族,孙策不仅结识了淮泗一带的名士,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名气。《三国志·孙讨逆传》就指出说:“(孙策)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这也为孙策的成名奠定了基础。数年后,孙策摆脱了袁术的束缚,出兵江东。此时他手下仅有一千多人,实力薄弱。又是周瑜提供了人员和物资上的巨大帮助。不仅如此,在随后进行的平定江东之战中,周瑜身先士卒,为孙策摧城拔寨,屡立奇功。故此,孙策也会对周瑜另眼相看,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
周瑜是大都督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东的士族地主,很有势力。孙策起兵时,他大力相助。孙策死后,他全力辅佐孙权,成为东吴军队的年轻统帅-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十五、六。
指囷相赠
“指囷相赠”是一段周瑜和鲁肃初相识的故事。成语出处为《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根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
鲁肃家道殷实,存粮两囷各有万斤之数。周瑜在江东起兵,一无军粮二无兵器,遂向鲁肃求援。鲁肃即指一囷相赠,又以另一囷做保,雇工开始为周瑜打造单刀5000口。周瑜命兵卒取来麻袋200个,每袋装50斤,将粮食搬回营地。为扩大招兵影响,周瑜向鲁肃借得纸笔,大书“兴复汉室”四字,亲手贴于粮囷墙上。之后就有这个典故。
小说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里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杜撰了如“智激周瑜”“三气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 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 何生亮”等故事。把历史上的周瑜塑造成了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形象。这是小说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加工,与史实不符。
周瑜是大都督周瑜(175-210),字公瑾,庐舒(今安徽舒城)人。 是江东的士族地主,很有势力。 孙策起兵时,他大力相助。 孙策死后,他全力辅佐孙权,成为东吴军队的年轻统帅-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十五、六万大军,以突然袭击的手段,一举夺占了荆州的大部地区,又下书给孙权,说已训练水军80万,要与孙权会战,企图逼其投降。 孙权急召周瑜商定大计。 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星夜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坚持主战。 他向孙权分析说:“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局势并不稳定。 马超韩遂割据关西,威胁着他的后方;他令部队舍弃熟悉的鞍马,登上生疏的战舰来进攻我们,正是舍长就短。 如今天寒地冻,牛马缺草,北方士兵进入江湖地带,水土不服,必然要生疾病。 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 曹操如此贸然行事,岂有战胜之理!要打败曹操,此正是好时机。 请给我几万人马,前去破敌。 ”孙权听了周瑜陈述非常激动,他抽出宝剑,砍去书案一角,厉声说:“谁敢再说投降,就和这案角一样!”。 当天晚上,周瑜又进风孙权说:“根据我的侦察,曹操从北方带来的军队只有十五、六万,已经疲惫不堪,新得的荆州军队最多七、八万,对曹操还存着疑惧心理。 这样的军队,人数虽多,并不可怕,请将军放心,只要给我精兵5万,就能够打败曹操”。 孙权听了,抗曹决心更加坚定,马上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正副指挥)、鲁肃为赞军校尉(相当于参谋长),率精兵3万西上,会合刘备,迎击曹军。 孙刘联军在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会师后,溯江而上,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曹军前锋遭遇,经过一场战斗,曹军先头部队败退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邬林矶),和主力会合,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迅速流行,加上受不了长江上的风浪颠簸,士气迅速下降。 为了减轻晕船,曹操令部队用铁索将战船连接起来,上面辅上木板,以降低战船的摇摆度。 部将黄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好机会,就向周瑜献计说:“敌众我寡,长期相持对我不利。 现在敌船用铁索连锁首尾相接,首尾相接,可用火攻来打败曹操。 ”周瑜同意这一意见,并商定由黄盖写信向曹操诈降,以便接近曹船。 曹操得到降书之后,考虑信中说得合情合理,就相信了,并与送信人约定了接受黄盖投降的时间和信号。 周瑜令黄盖事先准备好了十艘名叫艨艟、斗舰的大战船,在船上装满了干柴,灌上硫磺,浇上油料,外面用布幕蒙好,插上了约定的旗号,在每船后面拴上一条小船。 十一月的一天,黄盖率领十艘大船向北岸急驶而去,快接近曹军战船时,黄盖命令士兵举火,同时高喊:“黄盖投降来啦!黄盖投降来啦!”曹军信以为真,纷纷走出船舱观望。 黄盖命令10艘大船同时发火,然后跳上小船退走。 这天正好刮着猛烈的东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倾刻间,曹军的战船烈焰冲天,因被铁索连着,仓猝间无法拆开、疏散,很快就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由于火大风猛,又延烧到岸上的曹军营寨,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 周瑜率领孙刘联军,乘势猛杀过来,曹军士兵多有疾病在身,被杀得人仰船翻,曹操仓皇地带着残兵败将,从陆路经华容(今湖北监利东北)向江陵逃去。 途中人马自相践踏,兵力伤亡已超过大半。 周瑜、刘备水陆并进,一直追到江陵城下。 曹操率残部撤回北方。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拒绝了曹操的诱降,帮助孙权迅速扩大了东吴的力量,还雄心勃勃地计划先取巴蜀,再图北方,进而统一天下。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正当他欲展宏图之际,忽患重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瑜的江东大都督职位,换算下来大概是现在的军队之官。 但是当时周瑜这个都督,是没有实权的。
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 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在魏晋之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周朝那会好像还没有都督。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最早始于汉朝。 具体解释如下:
一、汉末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 《三国志·吴书·吕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谓吕范以孙策军中“纲纪犹有不整者”,自愿暂领都督。 孙策不肯,谓“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终以吕范坚持,乃“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厅”。 据此都督所司极繁杂。
二、三国初年始为领兵将帅的官号。 俗传周瑜为大都督非事实。 汉末领兵官多称督,驻一地者为某地督,攻城者为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 后渐以大督、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为统率诸军者的官号。 魏黄初二年(221),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为设大都督之始。 建安二十一年(216),始有都督诸军事。 黄初三年,魏始置都督中外诸军事。 两晋、南北朝均以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为统帅的称号。 后世南宋也有以宰相充都督,或以执政充同都督及督视军马等,总领兵马,均为临时统帅的称号。 元大都督府大都督则专领左右钦察卫军。
三、地方军政长官。 都督诸州军事,始见于曹丕即魏王位时,以曹真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 后渐多,偶有兼领刺史者。 西晋初,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 惠帝时遂兼任。 自此都督诸州军事常兼驻地的州刺史,并总揽本地区军民之政。 南北朝沿袭。 东魏、北齐时,此职为“行台”取代,虽仍有都督诸州军事之官,并不多设。 北周及隋,改为总管。 唐初为总管,旋改大都督、都督。
大都督多由亲遥领,边地重镇,另加旌节,称节度使。 景云二年(711),以驾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 后至辛亥革命前无以都督为地方军政长官者。
周瑜生前的最高军职是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鲁肃生前的最高军职是横江将军,相当于军长,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肃的军职比周瑜高。
但这并不是说鲁肃可以领导周瑜,因为在周瑜生前鲁肃也只担任了赞军校尉一职,校尉相当于师长,没有周瑜职位高。
周瑜去世前推荐鲁肃为自己的接班人,孙权采纳,这时孙权才升鲁肃为偏将军。
鲁肃后来又升为将军,超过了周瑜生前担任的职务,原因无他,主要是鲁肃活得时间更长,周瑜活了35岁,鲁肃活了45岁。
但从实际作用来说,周瑜和鲁肃担任的这个偏将军可不简单,他们实际上是孙吴在荆州地区的负责人,也就是民间通常说的“大都督”。
都督不是汉末的固定军职,类似临时设置的总指挥,有大的战事,孙权习惯设置一个这样的职务统领各级将领,包括军职比偏将军还要高的将领。
相对于曹魏阵营,孙吴这边将领们的军职普遍不高,像周瑜、鲁肃这样的人物临终前正式的军职也只不过是副军长、军长,是孙权像项羽一样舍不得给大家升官吗?
其实并不是,这要主是孙权自身地位所决定的。 孙权接的是哥哥孙策的班,孙策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将军,具体来说是讨逆将军,仅相当于一名军长,孙权接班后朝廷改任其为讨虏将军,这一职务直到赤壁之前战都没变。
孙策、孙权虽志向远大,但长期以来名义上服从曹操控制的朝廷,一开始还不可能在朝廷授予的职务外自己随意任命,这与其它军阀不太一样,将军一职一度成为孙吴集团的最高军职,其他人只能屈居其下。
个别孙氏宗族出身的将领和早期追随孙坚、孙策的人也有升为将军的,如孙瑜的绥远将军,但在当时这已经到头了,已经与孙权同级。
综上所说,孙权手下将领一开始军职普遍不高,这是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这种状况到赤壁之战后才有所好转,原因是刘备以左将军的身份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虽然是不合法的,但孙权采用了,手下将领的军职才“水涨船高”。
再到后来,孙权接受曹魏册封的吴王,地位更进一步上升,到称帝后,就可以完全按标准的朝廷待遇给手下将领们授军职了。
孙权称帝后,授给陆逊上大将军之职,比大将军还高,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又授予诸葛瑾大将军一职,因为有上大将军在,所以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之下还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四方、四征等,相较于周瑜、鲁肃时代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