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双重支付问题,还有一些投资者刚进入币圈,对于这一概念还不是非常了解。其实双重支付这一概念指的就是同一笔钱被重复支付两次或以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数字货币的防伪技术。双重支付这一问题在物理货币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像黄金这样的资产是无法复制的。数字货币中的双花问题让很多人都很费解,在去中心化技术之前,这种问题都是通过中心化的机构来解决,那么究竟这个区块链如何解决双重支付问题?下面就让币圈子小编为大家简单解析一下。
在数字货币中,比特币会对前一次的交易和下一位拥有者的公钥签署一个数字签名,将这个签名附加在比特币的末尾发送给下一位所有者。而由于没有第三方机构去做监控,所以需要一个机制去确保比特币之前的所有者没有对更早发生的交易实施签名。比特币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1、所有的交易全网公开:历史交易全网公开,那么每个账号里面有多少比特币,并不是由一个数据来表示的,而是根据历史交易得出来的。而这个历史交易链是经过全网公认的,才能保证不被造假。
2、需要有时间戳,所有交易有先后顺序:所有交易,要按照先后顺序,给其加上时间戳,前面一笔交易成功后,整个交易链被公认后,下一笔交易是基于上一笔交易来生成的,整个交易就是一个交易链,这样才能保证不被双重支付。
3、需要投入计算资源对交易进行确认:交易的确认,需要投入计算资源来确认,比特币引入了工作量证明,矿工投入计算力来打包交易,若需修改某个区块上的交易,需重新计算自区块以来所有区块。
双重支付问题又称为“双花”问题,即利用货币的数字特性用“同一笔钱”完成两次或者多次支付。在传统的金融和货币体系中,由于金钱货币是物理实体,具有客观唯一存在的属性,所以可以避免双重支付的情况。但在其他的电子货币系统中,则需要可信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保证。区块链技术则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不借助任何第三方机构而只通过分布式节点之间的相互验证和共识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在信息传输的同时完成了价值转移。
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接形成的时间戳技术加上验证比特币是否满足UTXO(未花费交易)和数字签名,有效避免了双重支付的问题。如果有人用同一笔UTXO构造了两笔付给不同交易方的交易,则比特币客户端只会转发最先被侦听到的那个。矿工会选择将那笔交易包入未来区块,当其中一笔交易所在的区块后有5个链接的区块,这笔交易已经得到了6次确认。在比特币区块链上,6次确认后可以基本上保证比特币不被双花。
上文中的内容就是币圈子小编对于区块链如何解决双重支付问题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可以将双重支付简单的理解一笔钱花了两次,常常出现在很容易复制的数字货币领域中。众所周知,万物无绝对,多以双重支付问题肯定也是有风险的,其实唯一能够让整个比特币系统奔溃的就是,一个人拥有超过整个系统51%的计算能力,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那么他就能够更改任何一笔交易记录,其实这就是所谓的51%攻击,但大家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有哪些?
因区块链技术最先产生的数字货币对金融领域造成巨大的冲击,研究和应用区块链技术成为当今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本质上来说区块链技术仍然属于一种技术手段、工具,在金融领域应用和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都是平行的,既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又有一定的交叉,也就是说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间接的。 1、无论金融还是实体,供需之间交易的基础之一是信任,现行的银to企、企to企、企to人等都是以货币为纽带。 而货币的发行权在国家,经营权在银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广泛应用,今后企业与企业,或个人与个人之间可以自组织发行数字货币(数字信用),银行的地位将从目前的垄断经营变成市场平等竞争经营。 所以金融领域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 2、区块链技术是现实(实体)与虚拟之间的桥梁,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里进行再造、重构和新定。 如现实的纸币在虚拟世界里的数字货币,现实股票交易在虚拟世界里的股票数字化交易,现实的进出口贸易在虚拟世界里的数字结算、数字清关、数字单证、票据等等,可极大的提高了业务流程的效率,节省交易的成本。 目前所有交易都离不开银行,银行在交易中起到了中心枢纽的作用,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必定提高其结算的效率,间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效率,但今后这种影响会逐步减弱。 因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它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就是一个无中心的网络系统。 3、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将目前互联网流动的信息价值化和信用化,通过区块链将互联网内的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文化价值)的信息,进行重组和新构形成价值互联网,其意义十分重大,无论是对金融行业还是实体经济都将带来革命性的促进作用。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很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广泛连接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信息,有效为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助力。
广东发布了 全国首个地方金融非现场监管区块链系统:有效解决传统监管手段中存在的金融机构与监管者信息不对称、不可靠等痛点。
国家电网基于数据侧链的供应链金融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数据在隐私保护下有条件可信共享服务,帮助入链中小供应商盘活应收账款,降低融资成本,增加金融机构财务收益。
除这些外还有其他应用,密码财经mimacaijing专注区块链信息。
区块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
1、金融领域
区块链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领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比如Visa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Visa B2B Connect,它能为机构提供一种费用更低、更快速和安全的跨境支付方式来处理全球范围的企业对企业的交易。 要知道传统的跨境支付需要等3-5天,并为此支付1-3%的交易费用。
Visa 还联合 Coinbase 推出了首张比特币借记卡,花旗银行则在区块链上测试运行加密货币“花旗币”。
2、物联网和物流领域
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 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该领域被认为是区块链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22]。
区块链通过结点连接的散状网络分层结构,能够在整个网络中实现信息的全面传递,并能够检验信息的准确程度。
这种特性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物联网交易的便利性和智能化。 区块链大数据的解决方案就利用了大数据的自动筛选过滤模式,在区块链中建立信用资源,可双重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并提高物联网交易便利程度。 为智能物流模式应用节约时间成本。
区块链结点具有十分自由的进出能力,可独立的参与或离开区块链体系,不对整个区块链体系有任何干扰。 区块链 大数据解决方案就利用了大数据的整合能力,促使物联网基础用户拓展更具有方向性,便于在智能物流的分散用户之间实现用户拓展。
3、公共服务领域
区块链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都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中心化特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可以用区块链来改造。
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的完全分布式DNS服务通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服务就能实现域名的查询和解析,可用于确保某个重要的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固件没有被篡改,可以监控软件的状态和完整性,发现不良的篡改,并确保使用了物联网技术的系统所传输的数据没用经过篡改。
4、数字版权领域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唯一性。 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记录,实现数字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为司法取证中的技术性保障。
例如,美国纽约一家创业公司Mine Labs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元数据协议,这个名为Mediachain的系统利用IPFS文件系统,实现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主要是面向数字图片的版权保护应用。
5、保险领域
在保险理赔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 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既无需投保人申请,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只要触发理赔条件,实现保单自动理赔。
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就是LenderBot, 是 2016 年由区块链企业 Stratumn、德勤与支付服务商 Lemonway 合作推出,它允许人们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的聊天功能;
注册定制化的微保险产品, 为个人之间交换的高价值物品进行投保,而区块链在贷款合同中代替了第三方角色。
6、公益领域
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适合用在社会公益场景。 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并且有条件地进行透明公开公示,方便社会监督。
结构
区块链是一种分散的、分布式的、通常是公共的数字分类账,由称为块的记录组成,用于记录多台计算机上的交易,因此任何涉及的块都无法追溯更改,而不会更改所有后续块。 这允许参与者独立且相对便宜地验证和审计交易。
使用对等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自主管理区块链数据库。 他们通过以集体利益为动力的大规模协作得到验证。 这样的设计促进了稳健的工作流程,其中参与者对数据安全的不确定性很小。 区块链的使用消除了数字资产无限可重复性的特征。
它确认每个价值单位只转移一次,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双重支出问题。 区块链被描述为一种价值交换协议。 区块链可以维护所有权,因为当正确设置以详细说明交换协议时,它提供了强制要约和接受的记录。
1、块
区块保存成批的有效交易,这些交易被散列并编码到Merkle 树中。 每个区块都包含区块链中前一个区块的加密哈希,将两者联系起来。 链接的块形成一个链。 这个迭代过程确认了前一个块的完整性,一直回到初始块,这被称为创世块。
有时可以同时生成单独的块,从而创建一个临时分叉。 除了安全的基于散列的历史记录之外,任何区块链都有一个指定的算法来对不同版本的历史进行评分,以便可以选择得分较高的一个。 未被选择包含在链中的块称为孤块。
支持数据库的对等点不时有不同版本的历史记录。 他们只保留他们已知的数据库的最高分版本。 每当对等方收到得分较高的版本(通常是添加了一个新块的旧版本)时,他们就会扩展或覆盖自己的数据库,并将改进结果重新传输给对等方。 从来没有绝对保证任何特定条目将永远保留在历史的最佳版本中。
区块链通常被构建为将新区块的分数添加到旧区块上,并给予奖励以扩展新区块而不是覆盖旧区块。 因此,一个条目被取代的概率随着更多的块被构建在它之上而呈指数下降,最终变得非常低。
2、权力下放
通过在其对等网络中存储数据,区块链消除了集中保存数据所带来的许多风险。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可以使用ad hoc消息传递和分布式网络。 缺乏去中心化的一个风险是所谓的“51% 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实体可以控制超过一半的网络,并可以随意操纵特定的区块链记录,从而允许双重支出。
点对点区块链网络缺乏计算机破解者可以利用的集中漏洞;同样,它没有中心故障点。 区块链安全方法包括使用公钥密码学。 甲公共密钥(一个长的,随机的前瞻性数字串)是在blockchain的地址。 通过网络发送的价值代币被记录为属于该地址。
一个私钥就像是给它的所有者访问他们的数字资产或手段以其他方式和各种功能相互作用是blockchains现在支持一个密码。 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通常被认为是不可破坏的。
去中心化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区块链的副本。 数据质量由海量数据库和计算信任来维护。 不存在集中的“官方”副本,也没有用户比其他用户更“受信任”。
交易使用软件广播到网络。 消息是在尽力而为的基础上传递的。 挖矿节点验证交易,将它们添加到他们正在构建的区块中,然后将完成的区块广播给其他节点。
区块链使用各种时间戳方案,例如工作量证明,序列化更改。 替代的共识方法包括股权证明。 一种分散blockchain的增长伴随着的风险集中,因为该计算机资源需要处理更大量的数据变得更昂贵。
3、开放性
开放区块链比一些传统的所有权记录更加用户友好,虽然对公众开放,但仍然需要物理访问才能查看。 由于所有早期的区块链都是未经许可的,因此对区块链的定义产生了争议。 这场正在进行的辩论中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由中央机构负责和授权(许可)验证者的私有系统是否应该被视为区块链。
许可链或私有链的支持者认为,术语“区块链”可以应用于任何将数据分批处理到时间戳块的数据结构。 这些区块链作为多版本并发控制的分布式版本(MVCC) 在数据库中。 正如 MVCC 防止两个交易同时修改数据库中的单个对象一样,区块链防止两个交易在区块链中花费相同的单个输出。
反对者表示,许可系统类似于传统的企业数据库,不支持去中心化数据验证,并且此类系统没有针对操作员篡改和修改进行加固。
Computerworld 的Nikolai Hampton表示,“许多内部区块链解决方案只不过是繁琐的数据库”,“如果没有明确的安全模型,专有区块链应该受到怀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区块链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一、区块链的应用与发展
部分互联网、互联网初创企业以及传统金融行业开始在部分项目进行尝试应用
二、国内金融机构试水区块链
各个金融机构纷纷试水,基本上都处于概念实验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三、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全景图
四、代笔
五、数字票据
票据是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它具备支付和融资双重功能,具有价值高、承担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等特点。 票据一经开立,其票面金额、日期等重要信息不得更改。 票据还具备流通属性,在特定生命周期内可进行承兑、背书、贴现、转贴现、托收等交易,交易行为一旦完成,交易就不可被撤销。 票据在流通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票据流通主要发生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的数量和流通量都较少;二是由各银行独立对票据业务进行授信和风险控制,单个银行的风控结果可能会影响到票据市场交易链条上的其他参与者。
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使用SDC(Smart Draft Chain,数金链)区块链技术,借助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算法进行隐私保护,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协议(PBFT)进行共识,采用看穿机制提供数据监测。
实验性生产系统包含票交所、银行、企业和监控四个子系统:票交所子系统负责对区块链进行管理和对数字票据业务进行监测;银行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承兑签收、贴现签收、转贴现、托收清偿等业务功能;企业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出票、承兑、背书、贴现、提示付款等业务功能;监控子系统实时监控区块链状态和业务发生情况
六、
银行为何如此钟情区块链?
银行竞逐区块链 诸多难题待解
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是区块链领域最踊跃的探路者。 近年来,国内外多家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贷、清算等领域。 区块链独特的信任机制,被银行视作创新风险管理、简化交易流程的关键技术突破。 不过,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生态仍在建立过程之中,应用十分有限,诸多难题仍有待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热捧区块链 各显身手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共识机制,具有实现智能合约的能力。 共识机制保证了不同节点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信任、获取权益,且信息不可篡改;智能合约则保证合同条件满足时,合同准确、自动执行,不仅高效,且避免了外界干扰。
“对于银行业而言,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相当于提供了基于技术的新型信用,有利于增加交易透明度、打击欺诈。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朱小黄说。
盘点早前发布的国内各大银行年报,不难发现,多家银行已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扶贫、信贷、清算、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中国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打造贵州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的透明管理。
中信银行年报透露,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贸易融资和信用卡获客领域,推出了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证应用联盟,有效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建设银行在年报中写道,2017年,主动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在同业中率先实现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保理领域的区块链跨行、跨境的实际应用,通过区块链累计交易业务量达到16亿元,覆盖20家境内外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也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还推进了金融数字积分(简称“嗨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
三类应用场景 各有应用
在采访中发现,银行应用区块链的领域,集中在交易、清算、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核心优势体现在可信、快捷。
以中信银行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为例。 此前,信用证传输存在诸多问题——证本和单据要通过邮寄传递;纸质信用证不易保存、容易伪造;信用证需要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送确定电,但SWIFT不支持中文。
2017年7月,中信银行尝试使用区块链传输信用证后,即实现了跨行信息实时传输,不再依赖邮寄;纸质信用证的保存、伪造问题得以解决;信用证状态的变化也实时可查。
“在国内,区块链完全可以取代SWIFT,实现自主可控的国内信用证交换。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金融产品IT创新实验室副处长姜鹏表示。 目前,这一系统已在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之间运行,且完成了数十亿总额的交易。
金融科技第三方分析机构“零壹财经”去年发布的一份金融机构区块链应用报告指出,应用区块链的金融场景大致有三种——需要多方机构参与的场景、中心化系统的场景和需要第三方机构增信的场景。
第一类场景的痛点在于交易环节多、耗时耗力,如跨境金融;第二类场景的痛点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心系统出问题,所有节点都会瘫痪,如供应链金融;第三类场景的痛点是信用验证需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如第三方支付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信贷环节。 而区块链的应用,理论上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
中信银行的尝试涵盖了第一类和第三类场景,中国农业银行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则是典型的第二类场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打造的“区块链资金托管”则属于第一类场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兼中国区银行与金融市场行业总经理范斌向记者介绍了其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发的区块链资金托管系统。 以往,典型的托管业务流程涉及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等多方,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交易时需要多方反复校验、补充信息、对账,费时费力。 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后,基于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这四大功能,信息实现了多方实时共享,交易流程缩短了六到八成。
“区块链技术还帮助IBM全球融资部门省了约1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范斌说。 2016年至2017年间,IBM引入区块链技术管理融资环节中的发票和付款,资金在往来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环节减少,进而节省了资金占用时间。
目前仍未形成推广生态
银行为何如此钟情区块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在金融机构中,银行是最早一批试水区块链的。 除了区块链本身的技术魅力外,行业竞争压力也使得银行愿意“尝鲜”。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坦言,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果大爆发”,“商业银行是抓住这股浪潮完成蜕变,还是让移动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领域重演,关键是未来三年的作为。”
不过,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推广起来也并非一帆风顺。 朱小黄表示,只有银行普遍应用了区块链,交易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但目前一些银行的应用多限于试验或内测,难以形成生态。
“我们一开始落地区块链信用证项目的时候,就选择和民生银行合作推动业务应用。 如果只有一家银行用这个技术,就没有实际意义。 必须有生态支撑。 ”姜鹏说。 好在目前银行普遍认识到了这一点,“银行业中研究区块链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有了互相合作的意识。 ”
黄震还提醒,无论是什么金融机构,用区块链技术,首先就是要明确区块链“不能做什么”。
“目前区块链不能跑高频、并发的交易,网速、算力无法支撑。 比如支付领域,如果是网购,还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是期货高频交易,就做不了。 ”黄震说。
姜鹏说,在设计区块链的体系之初,中信银行仔细论证了适合使用区块链的业务环节。
“从全球的经验看,目前还不适合用区块链去做大而复杂的体系建设,不要试图用区块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重点解决核心问题。 做太复杂的系统耗费时间,技术发展那么快,没做完旧的系统就面临新技术的迭代了。 ”姜鹏说。
“只解决核心问题”的思路,确保了区块链上线后,中信银行各支行相关业务操作无需流程改造,就可以实现业务升级。
范斌坦言,银行全面应用区块链还需要时间,IBM对于区块链开源社区的投入将会继续下去,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夺区块链平台的制高点。 随着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金融机构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场景仍然有诸多想象空间。
区块链有哪些应用?
简单介绍一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1、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 而这一特征将为银行业降低大量成本。
首先,去中心化意味着银行体系之间建立信任机制不再需要中介,节约了中介的费用。
其次,数字货币的发展将可能实现银行实时的数字化交易。 例如,在票据交易中,一直以来银行的票据交易都要依靠第三方实现有价凭证的传递,即使是电子票据的交易,也需要通过央行 ECDS 系统的信息进行交互认证。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的传递,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系统进行控制,这不仅仅加快了票据传递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流程方面的减少自然会降低银行对于人员的需求量,节约了银行的人工成本。
最后,在清算、结算方面也会有所影响。 银行的清算、结算业务一直以来都是由中央结算来完成的,效率较低。 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结算将大幅度提高银行的效率。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中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在全球化贸易高度发达的今天,跨境支付越来越频繁,银行在跨境贸易中往往充当着第三方服务的职能,例如进行电子转账、资产托管等。 但跨境支付一般需要耗时 2 天左右才能到账,效率很低,也降低了在途资金的利用率。 而在区块链技术中,跨境支付的双方可以通过点到点的方式完成,实现全天候支付、实时到账、从而加快了清算、结算的速度,进而提高银行处理业务的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另一特征就是去风险化,银行可以建立自己的区块链,这样就能保证银行客户的交易信息和交易记录是真实有效的, 是不会被任意篡改的,银行可以有效地辨别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的各方面情况,识别客户的异常交易,防止被客户所欺骗,也可以及时发现非法、转移资金等犯罪行为,从而降低银行的监管成本。
2、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从数据管理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包括保险公司的风险监督与投保人的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可以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监督。 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保险公司的日常运营流程记录在节点上,可以实现对公司资金流向、投资情况、赔付多少等业务进行事中控制,提高公司风险管控能力。
此外,区块链技术安全、可靠、无法随意篡改,保证投保人得到的信息真实有效,使得投保人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
3、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可以增加证券发行的灵活性,发行证券的公司可以采用智能合约,通过设定证券发行的方式、时间,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甚至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发行证券。
在智能合约的运行下,实现买卖双方的自动配对,并通过分布式的数字化登记系统,自动完成结算、清算步骤。 区块链上的交易记录不会被随便更改,因此录入的信息在实际上产生了公示的效果,因而证券交易所产生所有权的确权不会有任何争议。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让证券交易流程更加公开、透明。 通过区块链技术,证券行业无需中央机构来运行和管理,也不需要投行来进行承销,实现真正的点对点的交易,减少证券交易中的暗箱操作与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并可以实现对证券行业的有效监管。
4、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是以一种分散化的机制进行价值交换,将会导致以中心化为特征的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抵押品、 质押品以及股票、债券、 衍生品等资产通常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中央机构来进行登记或者保管,而区块链却能够用全新的方式来记录和保存这些产品的数据,将会对这些产品的登记制度产生影响。
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对信息和价值进行接收和反应,自动完成价值的转移,自动地完成交易、清算和结算,将冲击现有的大额交易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和场外衍生品交易等现有金融基础设施。
5、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首先是提供了信用保障,区块链上记录着商品的流通信息等,能够证明商品及其流转的真实可靠性,从而能够对链上企业的效用情况等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成为了企业银行贷款信用、融资信用、交易信用的一个有效的保障。
首先, 区块链可以将供应链上所有的交易数据都带有时间戳,不可随意篡改,即使能篡改某个节点的交易数据,也无法只手遮天,所以区块链解决了银行对企业信息被篡改的疑虑,这对一些微小企业来说,只要信用好,向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其次,区块链所记载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通过有效的整合,既可以为企业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支持,也可以供下游企业来分析顾客偏好,从而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说白了就是这笔钱被多次重复支付,例如A将被销毁的银行卡通过支付宝将5000块钱转到自己另外一个支付宝账户,同时A将这5000通过微信转账给自己另外一个微信账户(注意这里说的是同时,不是从支付宝转回到银行卡后再转微信),这就出现了双重支付问题,不过中心化数据库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你将卡里面的钱转到自己另外一个支付宝账户的时候,银行卡余额会被修改,从而避免了同时转到自己另外一个微信账户的可能。
想要了解区块链,首先要熟悉区块链相关的各种名词。 就比如我们今天讲到的“双花”,可能有人就要问,双花是什么花?哈哈哈,开玩笑,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双花”吧。 01 “双花”是什么?双重支付又名“双花”,也就是双重花费的意思。 举个例子:如果我钱包里面有100元,我可以去购买等值的物品。 当我去商店后,发现台灯和桌子都是100元,那我只能买其中一样东西。 而我们所说的双花问题,正好与之相反,同样的100元,我可以购买两样东西。 在加密货币系统中,由于数据的可复制性,使得系统可能存在同一笔数字资产被重复使用的情况 ,这也称之为双花,又叫双重消费攻击。 02 双花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在区块链系统中,双花问题会在以下情况下出现: 1、由于共识机制导致区块确认时间长,用一个数字货币去进行一次交易,可以在这笔交易还未被确认完成前,进行第二笔交易。 2、 控制算力来实现双花 ,第一次交易被验证通过并被记录入区块后,在该网络中有更高的算力验证出新的更长链条,在该链条中这笔钱被第二次花费,由于第二次花费的区块链条更长使第一次交易区块所在链条为无效链条,这样一来,第一次交易所在的区块链被区块链网络放弃,第一次花费的钱就又回到自己账户了,就导致了双花问题。 03 比特币如何避免双花问题? 为了解决双花问题,我们日常的数字资产使用依赖于第三方信任机构进行。 这类机构对数据进行中心化管理,并通过实时修改账户余额的方法来防止双重支付的出现。 而作为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价值传输系统, 比特币通过UTXO、时间戳等技术的整合来解决双花问题。 1、首先每笔交易都要先确认对应比特币之前的情况,要检查它是否存在于用户的UTXO中。 如果不在,那么该交易会被系统拒绝。 2、如果用户用同一笔UTXO付给两个人,系统中的节点只确认先接收到的那一笔。 3、当两笔时间上很接近的交易被不同节点确认,区块链将发生分叉。 剩余节点选择在他们认为的最长链上构建新的区块。 4、当其中一笔交易被6个节点确认后,它将成为系统最长链,可以认为这笔交易获得了最终的确认。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