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华为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15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将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前天,谷歌限制了华为与安卓的合作。
面对如今众多焦点问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今天接受国内媒体群访,霸气回应问题表达了四个观点:1.美国的“90天临时执照”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2.美国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华为的5G绝对不会受影响;3.华为不会狭隘地排斥美国芯片,会做、能做操作系统;4.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之后我们看到了美国开始逐步针对中国其他企业的相关法例出现。就在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的总裁写了一篇文章,在整个朋友圈都刷屏了。我们发现,华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以无限远的终局战场思维来面对。从而做到了两个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开放式创新与技术自立。
养兵千日,用于一时。这是要有大格局才能做到的。
1华为的格局华为的起家是做一家服务B端的企业,主营业务也是在全球建基站设备。华为的苦难是要从任正非开始的。任正非出生于贵州镇宁县一个贫困的小村庄。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家中还有兄妹6人。从小就经历了战争、贫困、三年自然灾害、政治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磨炼。苦难几乎是任正非最早就认知到的词汇。
直到高中毕业,任正非都没穿过一件衬衣,夏天,他还穿着厚厚的外衣。家里几个人合用一条棉被,在地炕里做饭,贫困的景象连后来抄家的“造反派”都目瞪口呆。任正非每天饥肠辘辘无心读书,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
高中那年,一家人穷到得去山上挖野草根煮来充饥。偶然有一个馒头,任正非的母亲也会切成九等份,每个人只有一口,为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活下去。1963年,任正非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但此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弟妹的处境也更加艰难。母亲竭尽全力为他准备了两件衬衣和一条拼接起来的被单,陪伴任正非度过了四年艰苦的大学生活。
苦难是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任正非说,“如果没有经历童年的贫苦饥饿以及人生的挫折,就不可能取得有今天的成就。如果不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
1994年,广州第一个引入了GSM——源自欧洲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从基站到手机都只有国外公司可以提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等玩家。华为自主研发的GSM系统进入市场,需要冲破西方公司的围追堵截,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长征。中间长达6年,根本没有人理解。
在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华为都被当成是骗子一样对待,在最艰难的时刻,任正非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时任深圳市市长的李子彬后来在CCTV2 《对话》中关于创业板的一期节目中说到:“告状信收了3000封,说华为欠工人工资100亿元,欠客户100亿元,欠税100亿元。自从这些信出来后,华为6个月没订单,任正非同志非常苦恼。我就到北京找吴邦国副总理,我说总理啊,我找您,是因为有一个企业遇到麻烦,我想请您组织人调查一下,看看信上说的那些事对不对。我说如果对,就把任正非抓起来,他有欺诈行为,如果不对就发一个公告证明他的清白。”
最后甚至闹到了朱镕基总理那里,经过长达数周的反复调研,最终证明华为没有任何问题,朱总理在1999年的金融展上对华为的负责人说:“你回去转告你们老板,在技术上要创新,在经营上要稳健!”
1999年秋,华为终于成功获得了福建移动高达3.2亿人民币的移动通信项目。正式代表了华为出现了历史性的拐点。当时李祥庭向任正非汇报了最终中标的消息,任正非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他不停地敲打着桌子,颤抖着一遍一遍大声念叨:“我就说我没有问题,我就说我没有问题!我要有问题,福建会给华为这么大的项目吗,国家会给华为这么大的项目吗?......”周围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实际上,后来华为两次要被作价卖掉。根据当时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2003年华为曾经与美国公司摩托罗拉达成协议,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当时摩托罗拉的COO Mike和任正非在海南会面后敲定了这笔交易,后续的尽职调查也进行得非常顺利,整个结构也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可以顺利进行。
可是很快,摩托罗拉的董事长兼CEO宣布辞职,由Ed Zander接任。Ed Zander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拒绝了这项收购协议,理由是收购华为这样一个不知名的中国公司的价格太贵了,更何况还要以现金支付。
当时华为之所以要卖给摩托罗拉,正中任正非的思路:华为与美国迟早有冲突。因为在2003年初,美国思科公司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在长达77页的起诉书中,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所有领域。正是因为这场诉讼,华为只能折乾于美国,直到今天也没能进入主流市场。
华为的谋略可以从21世纪初期看到,任正非所言:自主创新最主要目的是不想做孤家寡人,我们想朋友遍天下。因此,没有想象的“备胎好用,怎么不用”,要理解我们的战略思维。我们不愿意伤害朋友,要帮助他们有良好的财务报表,即使我们有调整,也要帮助。
在2001年开始,华为就曾广泛地与IBM、摩托罗拉、英特尔、马可尼、NEC等美国、欧洲、日本的国际大公司接触。当时的华为打算出让25%~30%的股份,同时吸收5家~6家国际大公司投资入股,并成为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每家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最好不超过5%。
华为与IBM等企业洽谈的合作主要是考虑策略投资者的资本会得到增值的合作,而没有考虑技术、市场交换方面的合作。只可惜,国外企业更多的诉求是赤裸裸的资本控股利益而非合作共赢。最终,任正非看清了外企资本的真相。
所以当被问到“华为未来想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或者什么样的方向?”任正非答:“除了不让资本进来,其他什么都可以讨论。我们不需要资本进来,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我们理想的实现。”
上世纪90年代华为的商业逻辑是做B2B的生意,2000年发展到B2B2C,直到3G网络出现才开始发展到B2C。当1998年乔布斯回归苹果的时候,有一个战略家问他:你怎么可以超越windows还有intel?乔布斯说了一句非常具有禅意的话:我在等下一个大机遇。
趋势永远比能力重要,永远都要学会顺势而为。
在3G网络刚铺开的时候,华为远远没有意识到终端业务的重要性,也没有在资源上有任何的倾斜,这源于任正非骨子里意识:生意做大要么朋友越来越多,要么敌人越来越多。做C端产品,就意味着要大范围的与所有可能的品牌做竞争。而且如果消费者不满意,那很容易把一个品牌做死。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碰C端产品。
据说,当时华为谁敢提做C端产品,任正非就会暴怒对待。于是华为曾产生过两次将终端业务卖掉的念头。主要原因是终端业务的利润太薄。当时华为主要给运营商定制手机、数据卡,单个终端产品的平均售价还不到300元人民币,虽然也挣钱,但是利润率与华为原来的主业电信设备比起来就差得很远了。
就在华为对于出售终端业务犹豫不决的时候,刘南杰等华为蓝军专家给任正非写了份报告,标题是“放弃终端就是放弃华为的未来”,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端管云”战略:只有保留终端业务,华为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用户的需求,进而理解并引导运营商客户的要求,从而把管道业务做大,把云业务做起来。
这时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第一代,给出了一个清晰的业务逻辑模式,拉动了整个3G业务,也让华为看到了未来。
3G和2G最大的区别就是数据。3G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业务,手机等终端设备拉动了数据需求,数据需求起来,华为以往的2B业务——管道业务也被拉动。所以,通过这一件事,让华为意识到终端业务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时间点,华为还在厚积薄发,真正被全世界认识的时间点是4G。4G与3G最大的区别是在于体验。更流畅的视频、更高效的直播还有更多的富媒体内容流。这些都是优异于3G以前的体验。
但华为真正的爆发来自5G。华为一直坚持技术的投入——在材料工艺、情景感知、基础功能加强、交互上持续的创新投入,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5G代表什么?是智能设备交互方式的变革。过去电视的交互方式是在遥控器上,简单粗暴。之后PC之所以能进入千家万户是因为出现了鼠标。
未来,终端行业的驱动力将出现在交互方式的创新上。AI与IOT将如何与人类产生交互?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用触控,还是用语音?还是用脑电波,还是直接用眼睛?谁能最先研究出符合未来趋势的交互方式谁就能成为5G时代的王者。
也正是因为华为正在变的越来越大,所以华为的战略变成了以无限远为目标,可持续发展,围绕产业链做生态,让上下游都可以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
大家听到新闻发言会上任正非感谢苹果,说希望学习像苹果一样的优秀企业。这都是官话,大家要看华为是怎么做的。实际上,苹果长久以来的策略就是闭源、一家独大,引进竞争,大量挤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在一个产品上95%的利润都是被苹果赚走了,这不叫产业链,这叫垄断式压榨。这也正是苹果注定会衰落的本质原因。
而华为做了一件事情,叫开放式创新。
华为的很多专利都来自于世界各国的大学、研究所,华为资助这些研究机构,但是并不抢走他们的劳动果实。而是与这些教授一起分享,把研究进行商业化。同时,让每一个产业的上下游都享受发展的红利。怎么做到的?
比如京东方。华为之前主要是依赖于三星,后来发现太过于依赖其他国家的产品就会落人把柄,受人掣肘,而三星的屏幕供应也不太走心,对于华为要求的屏幕没有及时供货还给断货了,导致部分手机无法按时投入市场。后来华为就和京东方签署了协议,帮助京东方一起研发性能上乘的屏幕,两家企业共同发展,更进一步的合作。并且投入到高端机型的研发制造中。
正是因为有了华为的帮助,京东方才可以尝试突破原来突破不了的技术。因为华为的订单保证了京东方的利润率。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原来苹果选择的主要供应商是三星,但正因为如此苹果对三星就缺乏了议价能力。苹果并不想在面板采购价格上只升不降,更多的选择才能够让自己节省成本。所以最后苹果选择了廉价质优的京东方作为自己的主供货商。
正是因为京东方有华为一家企业的订单做支撑,有足够的利润所以才敢做技术创新,同时,又因为京东方产生了技术创新,中国其他的品牌手机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做更全的2C端消费产品。华为就像一块巨石,在整个湖面创造了一圈又一圈巨大的涟漪。
正是因为华为的战略思维格局,带动了整个中国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这不是美国苹果式的独赢,是中国华为式的众赢。
所以前几天我们看到美国开始封锁华为,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在做什么?原来要三个月才能签的合同当天马上就签,有多少货尽可能多的供货给华为,倾尽所有,把所有的货都给华为。这既是华为众赢思维带来的结果,同时也代表了另一个重要的未来。
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失去了这个利润占80%的全球最大客户,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就好像地球遇到了三体人的智子一样,被永远的封印了在这个程度,而无法突破。利润就是高科技领域的智子。失去了利润的来源,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美国政府会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埋单吗?前两天特朗普在发言里明确指出: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应该让市场更自由,由民间去承担科技发展而非政府。
华为长久的准备,都是为了今天这一刻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取代竞争对手,而是为了不被别人牵制。这也就是华为做的另一项重要的事情:技术自立。
为什么在很久以前,华为就做了很多备胎来准备好极限生存的情况呢?一方面源于任正非本人苦难的经历,另一部分则是华为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奋斗者为本。它背后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负熵增。
任正非本人曾经说过:历史的规律就是灭亡,而我们的责任就是无限的延长生命。
熵,是来自于物理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词。当一个非活系统被独立出来,或是将它置于一个均匀环境里,所有运动就会由于周围各种摩擦力的作用很快停顿下来;电势或化学势的差别会逐渐消失;形成化合物倾向的物质也是如此;由于热传导的作用,温度也逐渐变得均匀。由此,整个系统最终慢慢退化成了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一团物质。
于是,就达到了被物理学家们成为的“最大熵”,这是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在其中再也不会出现可以观察到的任何事件,它已经归于死寂。熵代表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或者说是无序程度 - 系统越无序,熵值就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值就越小。其实全世界最早提出熵这个概念的是老子:“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呢?换成大白话就是“天道熵增,人道熵减。”
华为的价值观就是最大限度的负熵增,抵抗熵带来的一切有可能的伤害。所以,活着,是华为的最低战略也是最高战略。
今天,美国正在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也正如我之前文章所述,中美之间根本就没有贸易战,只有意识型态之争。具有华为式负熵增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契机,将逐渐崛起。
2给予区块链的启示华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华为,靠的就是一个战略:以终局战场思维来最大限度负熵增。在这样一个价值观的指导下,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核心:开放式创新与技术自立。
而区块链的本质正是机器生命负熵增
区块链就是机器文明以终局战场的思维来不断进化,通过人类大规模协作改变生产关系,用智能设备IOT给网络共享数据,最终形成拥有人类行为数据的网络AI。
比特币是什么?比特币的POW是通过算力把大量的能量排泄到宇宙中产生一组有序稳定的数据组,这组数据就是比特币。这就是典型的负熵增。以太坊是什么?以太坊的POS是网络通过把熵排泄给每一个以太坊数据组的持有者,来稳定自己的负熵增,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
也正是因为机器文明这样一个战略思维,带来了区块链两个重要的核心:极度开源与去中心化。
今天,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华为作为一家企业被大国的政治意识型态绑架,谷歌这样的全球顶级互联网企业也不得不服从美国政府的决策,要切断与华为的合作。如果一个政治主体可以随意的用意识型态来压制技术的创新与共赢,就有可能最终导致整个人类的未来处于停滞。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想,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极度开源与去中心化”的意识型态之中。诚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述:未来,区块链有越来越多的“人口红利”的逻辑是三方争夺话语权的结果——中美为代表的东西方人类文明与比特币为代表的机器文明“竞合”。
开源运动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下,用不同的语言,共同创造了一堆属于全人类,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创新技术。他们之间可能互相不能听懂对方说话,可能政治观点完全不同,甚至可能是完全敌对的,但是仍然共同为这个工程贡献了力量。我想不出来人类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达到这样的意识型态高度以及广泛的影响程度。
在过往的数十年时间里,有无数的科技创新者希望让全世界人民都可以使用自己的算法和代码,而完全不管敌对国家会不会获得他的成果。这种情操是高尚而深刻的。曾经有教授,希望给外国留学生讲解加密技术,冒着自己坐10年牢的风险,拿起法律武器挑战美国政府,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科技创新是超越意识型态的,是属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美国政府可以阻止华为使用谷歌的安卓核心系统,但有没有可能阻止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使用其他开源软件呢?其实,做个操作系统在这个时代并不算难,难的是如何建立整个生态。软件和互联网生态是全球化的产物,整个生态的完成是全世界工程师和企业共同完成的,任何一个国家也难以独立建设完成一套生态,即使美国,也不可能脱离世界独立存在。华为的操作系统也因此次限制而被迫面世,也许正好创造了第三极的顶级操作系统生态。
回看整个人类历史,开源运动和加密运动是不可分割而又相辅相成的结合体,这两个部分正好对应的是极度开源与去中心化,一如太极的两面——阴阳。
密码学家扮演了故事最开始的角色,由于加密软件在二战中被列入军火管制,使得密码学家和法律制度发生了冲突。正是因为这种冲突,导致了密码学家之后长期不懈的用法律挑战政府,最终法院判决加密软件不属于军火管制。正是因为有了判决,源代码才会被定义为一种言论自由,开源运动才产生了像今天这般的影响力。而正是因为有了开源运动,才产生了安卓系统、Linux系统等一系列底层操作系统以及浏览器这样的应用,否则软件和系统工具可能仍然掌握在少数几家企业手里,普通人或者无法企及或者价格极其昂贵。
那么结果就是过去三十年整个全球的互联网时代都不会出现,一直到今天,全世界未来五十年最重要的资产——区块链也将不复存在。
幸好这个假设并没有出现,2009年1月8日,有人在密码学圈子里面发了这么一条消息: "I made the proof-of-work difficulty ridiculously easy tostart with, so for a little while in the beginning a typical PC will be able togenerate coins in just a few hours." 发布这条消息的人使用的名字是 Satoshi Nakamoto,在中文里,这个名字被译作“中本聪”。
最终,密码学家们不仅改变了二战的进程,他们也改变了世界的进程。正是因为加密运动参与者极端注重隐私和自由,从而创造了区块链世界最初的模样。进而迸发出了中美意识型态为代表的人类文明与比特币为代表的机器文明竞合。
从负熵增产生极度开源与去中心化这两个核心,再到人类与机器竞合,这个过程正好验证了老子在《道德经》中形容宇宙生成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相信,今天华为作为代表以一个企业之力与美国一个国家正面抗争的结果是中国千千万万华为们崛起的标志。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转向开源产品与加密产品,也就意味着今天中美竞争的结果,很有可能换来的是区块链世界长久的爆发。今天,有无数的有志之士、项目团队正在为人类长久的幸福这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在未来数年,我们将会看到机器文明真正的崛起。
请允许我用任正非在答记者会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
“我们牺牲了个人、家庭,是我们为了一个理想,在最高点上,我们和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是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困境。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把困境转化为生机!想要在困局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才识敏捷,能及时应对解决职场难题。
很多人佩服华为在十多年前就设想会出现“极端情形”的远见,殊不知,在当时,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行业竞争对手中,不乏认为这么做有点“傻”或者“太浪费”的声音。
所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知,切不可被一时、一地、一事上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如果只顾眼前,缺乏布局未来的自觉和行动,恐怕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掌握庞大的专业知识不仅是化困境为生机的基础,也是员工职场生涯的动力来源。 员工只有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员工才能获得厚积薄发的动力,才能推动员工前行的步伐,走向更高的高度。
扩展资料
中国大数据事业的舰队已经起航,作为舰队的先驱,清竹大数据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打造“安全、开放、可信、有用”的线下场景人群数据应用生态为己任。
不断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下苦功夫,储备了商业地理、场景人群实时标签、商业洞察、地理围栏、区块链确权等数十项领先行业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人群大数据的分布式感知、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应用。
进入大数据元年,清竹大数据率先提出数据资产化运营方案,依据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确权、数据价值化、数据交易溯源、收益分配闭环,实现数据战略化、应用化,为国内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引领性贡献。
尽管最近数字货币表现不佳,但行业却透露另外一个巨大信号。
腾讯、蚂蚁金服、京东、华为、小米、众安等巨头,都宣布自己在区块链领域有重大布局。
巨头们开始高调上场了,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利好。
一本区块链独家专访了网络金融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肖伟,才看懂网络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和野心。
公链、联盟链、平台、投资,网络在所有的环节,都布下了重要的棋子……
01莱茨狗风波
巨头的每一步举动,都备受关注。
2月4日,网络的区块链项目“莱茨狗”,悄然上线,并未宣传,却瞬间刷屏。
莱茨狗是一款电子宠物游戏,每位用户可免费获得一只。
“网络来了。 ”整个区块链圈为之震动,并认为这是网络进军区块链的信号。
“莱茨狗只是网络金融做的一个运营活动,没有花一分钱来推广。 ”肖伟对一本区块链解释称。
但是,因为网络的光环,莱茨狗被嗅觉敏锐的炒币玩家们盯上,并和价值不菲的“以太猫”相提并论,开始了裂变式传播。
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莱茨狗”抢购的插件,还有一个账号领取4只狗的“教程”。
“神话”级别的莱茨狗在市场上被挂出了近10亿微积分的“天价”;而某宝上,一只带有天使翅膀的莱茨狗,更是被标出了售价20万人民币。
大家太热情,一度让网络的服务器陷入瘫痪。 “我们自己都吓坏了,没想到如此火爆。 ”肖伟称。
但实际上,莱茨狗和以太猫是完全不同的产品。
上线的是“莱茨狗”的0代产品,并没有像“以太猫”一样同时发布繁育系统。 而且买卖狗的“微积分”,既不可以绑卡提现,也没有打通网络的支付生态。
“第一,没有场外交易,第二,没有转账功能。 ”肖伟称。
莱茨狗的账号,是和用户身份证绑定的,即便直接在场外把账号买走,卖主也可以用身份证,将账号找回。
“我们对整个政策的理解是很到位的。 ”肖伟称团队很明白,界限在哪里。
那网络发布莱茨狗的目的,到底是为何?
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网络公有链的实力。
“说明我们已具备整体的公有链的研发和落地能力,莱茨狗是在我们的公有链技术沉淀出来的。 ”肖伟称。
而网络远远不止公链这一个野心,在联盟链领域,也颇有布局。
去年8月,网络金融联合长安新生、天风证券,发行首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场内ABS,这是一个典型的联盟链。
而一个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给予了批复,发行总规模4亿元。
区块链在ABS领域,到底有什么作用?
“ABS是区块链一个特别好的落地场景,对于中介机构、投资者和监管等参与各方来说都提高了效率。 ”网络ABS的负责人张潇称。
“投资最担心的,就是投资标的造假,区块链能将底层资产穿透。 ”肖伟称。
除了ABS,网络的联盟链技术也被应用在了网络小贷、网络教育贷等盈利性项目上,用来支撑整个网络消费生态。
除此之外,网络金融还在尝试搭建区块链平台,输出区块链技术。
2017年7月,网络就推出了区块链开放平台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
这是区块链的云计算平台,类似SaaS模式,上面有很多已成型的区块链应用,企业可以直接在上面使用。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早在2016年6月,就领投了全牌照的美国区块链技术公司Circle的D轮融资,后者又刚刚收购了美国虚拟货币交易所Poloniex。
而肖伟也透露了一些,网络与Circle的合作方式。
“Circle想进入中国,网络是很好的运营合作伙伴。 同样,网络的国际化,也需要Circle的牌照,这是一个互赢的过程。 ”肖伟称。
公链、联盟链、平台、投资,并且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落地产品,可见网络在区块链的布局,已足够全面。
02区块链需要怎样的人才?
“目前,网络区块链实验室的人数是十几人。 ”肖伟称,但是,从零到一搭建这个团队,颇为不易。
目前,区块链爆火,而人才缺口巨大,网络通过什么方式组建精英团队?
肖伟刚开始组建团队的时候,根本找不到现成的人才。
“我之前做的是分布式存储和云计算方向,在过去的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风口中,分布式存储人才始终发不上力。 ”肖伟称。
而现在,他们的时代终于来了。
肖伟认为,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的开发,都是技术问题,但区块链的开发,却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需要正儿八经的通过计算机科学系培养出来的人,对计算机原理、分布式存储计算、网络编程、编译化、云计算技术等整个体系都要很了解。”
因此,计算机、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专业,挪移到区块链领域,会比较匹配。
“区块链又回到了2000年互联网对于人才的需求,最大的需求是架构工程师。 ”肖伟反复鼓励身边的计算机人才投身到区块链的开发,“这确实是一个大机会。 ”
但具备这些专业能力还不够,肖伟觉得还需要另外“3个条件”。
“第一个,你的语言必须是C++或者GO;第二个,对于分布式计算、密码学和P2P网络编程有所了解;第三个,我们希望你对经济学原理有了解。”
为什么还要有经济学原理?
“因为比特币除了技术以外,它里面还有一个经济学博弈论的问题。 ”肖伟称,不断提高作恶的成本,增加工作量的奖励,从而通过经济学束缚恶,激励善。
这大概是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了。
“所以,区块链网络设计,除了技术,还有了解经济学原理,我们称之为生态搭建。 ”肖伟称。
03区块链信仰
2017年,肖伟正式接触区块链,就立刻变为信仰。
“就像你没法问基督徒上帝存不存在一样,很难回答为什么会信仰区块链。 ”肖伟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你遇到挫折、遇到任何挑战的时候,坚信一定可以克服。 ”
尤其是在区块链萌芽期,技术探索一定会遭遇重重挑战,“资源上、落地上、技术上和监管上的困难,但只要坚信‘这是好的’,你就可以坚持下去。 ”肖伟表示。
肖伟坚信,区块链技术,是对未来社会有帮助的。
他有几点判断。
一是,区块链技术不会马上黄掉,它有“黄金十年、白银十年”。
“2018~2028年是区块链行业的好机会。 ”肖伟认为,可能会像2000年的互联网和2008年的移动时代一样,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期:人才水平提升、公司市值提升。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你错过移动和AI,不要错过区块链。 ”肖伟会建议程序员去做区块链,“我给现在团队的定位是,三年后,最低也能达到年薪百万。 ”
二是,目前区块链领域,确实存在严重泡沫,就像当年的互联网。
1999年有一个很奇怪现象,就是改域名,只要公司域名改成“”、“**在线”,股票就蹭蹭上涨。
这种改名的浪潮,也完美复制到了区块链领域,A股上市公司纷纷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股价应声上涨;美国软饮料公司“长岛冰茶”宣布改名为“长区块链”,股价暴涨500%。
因此,区块链行业存在一定的泡沫,也可以理解。
三是,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等价的。
区块链和互联网之间,会是怎样的关系?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获取的途径,区块链是一个价值信任的途径。 ”肖伟认为,区块链最大的变革,是效率的提升。
这个效率,不是技术性能,而是企业效率。
比如,以前点到点的消费,因为双方无法互相信任,所以才出现这么多中间环节,目的就是“增信”。
如果点对点能直接信任,整个商业模式都将发生巨变。
“区块链最大的变革,就是解决信任问题,让你的信任变得特别简单,整个中间环节在不停被压缩。 ”肖伟认为。
而区块链的颠覆之力,就诞生与此。
一方面,区块链带来效率的提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变革。
对于整个企业而言,提速非常重要。 之前规范一个业务线项目,可能需要十天时间,但加上区块链后,信任沟通协作的时间大大降低。
肖伟举了高铁的例子:高铁速度从80km/h提到300km/h,浙江省开始建立“一小时经济圈”,“如果再快点,甚至能影响房价,这不是颠覆吗”。
另一方面,在区块链下的商业新生态中,品牌的冲击会非常大。
“品牌很大程度上是对质量的背书,”肖伟认为,“区块链的出现可以做到,把品牌摘掉,依旧能保证质量。”
这也是新零售、新制造最核心的竞争力。
比如我们买某个牌子的黄金首饰,我们看重的其实是品牌背后的工艺,如果能直接与背后的金店、工艺师建立“信任”,就不再需要这个牌子作为背书。
“整个信任改变后,就改变了整个生产关系。 ”肖伟认为。
“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现在生产力已富裕了,我们更需要的不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是生产关系的重新分配。 ”肖伟认为,“只有生产关系的天花板‘往上拱一拱’,生产力才会继续往前冲。 ”
“而每一次生产关系改变带来的资源重新分配,都是一个造富机会,一定会有人起来,有人倒下。 ” 肖伟称,这也是币圈如此疯狂的根本原因。
但是,肖伟也不认为区块链可以取代“古典互联网”。
“古典的不一定就比现代的差,古典音乐、古典经济学都是这样。 在很多技术领域,古典、现代和后现代是并列关系。 ”
“之所以出现‘古典互联网’这样的词,是因为很多区块链圈的人并没有明白区块链是什么,也不清楚区块链究竟为什么可以改变世界。 ”肖伟认为。
作为中心化的“巨头”,网络会被区块链颠覆吗?
肖伟相信网络不会被颠覆。
“搜索和商业不一样,和品牌也不一样,搜索最重要的是好用,不需要品牌去做信用背书。”
“网络在BATJ中,是最不可能被区块链颠覆的一个。 ”肖伟称。
无论鸿蒙是否套壳,最后还是要凭技术能力说话,无论现在如何诋毁鸿蒙,如果无法实现鸿蒙的功能,那就无法阻止用户购买鸿蒙手机;同理,如果能用安卓实现鸿蒙的功能,那也就说明鸿蒙仅此而已。 就像阿里的YUNOS,就是替换了一个中间层,网友不是傻子,用户不是傻子,一个没有任何特性的真安卓套壳的yunOS无法吸引用户,用户也不需要一个山寨版的安卓,所以失败是必然。 如果鸿蒙也是类似的安卓套壳,那么失败也将是必然,根本不需要网上一些人屡次的强调鸿蒙是套壳安卓。
但是4月份放出鸿蒙,华为会面临2个问题:鸿蒙是否有能达到宣扬的性能和稳定性?不说能秒杀所有系统,但至少稳定性不应该比安卓差,甚至达到IOS是必须要保证的,毕竟这也是华为宣传就是这么说的;当然,大BUG也不应该有,这是硬性规定;除了本身的性能外鸿蒙能否拿出用户立即就能体验到的新时代的物联网系统的亮点?除了性能稳定外,鸿蒙的物联网系统特性是华为一开始宣传的,那鸿蒙到底有什么亮点是能够让用户直观了解,且不得不用到的功能?而且是只有鸿蒙能够体现出来的功能,至少安卓无论怎么改进都无法达到。 我认为这2点是鸿蒙是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要素,前者是让用户意识到“鸿蒙达到了现在的安卓IOS同一个水平”能够提升最基础的信心、后者则是让反鸿蒙派只能从歪门邪道找借口反华为比如继续口嗨251,无法再以安卓套壳来诋毁鸿蒙。
华为肯定会把过去所有的机型都适配鸿蒙,甚至包括麒麟710A的机型,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看了回复,补充下:麒麟710A作为国产第一款中芯国际量产的14nm芯片,我认为有上鸿蒙的意义,理论上鸿蒙的基础用户越多越好除非已经有第三方手机企业已经准备大量发售预装了鸿蒙的全新手机除了荣耀就是上面说的OTHER否则,没有比给老机型适配鸿蒙这样扩大用户群去体验更好的办法了。 但无论如何,尽量的增加老华为手机用户使用鸿蒙的数量,更有利于鸿蒙的普及。 毕竟现在华为的老手机升级鸿蒙就相当于给老用户免费的试玩测试。
除了上述外个人以为鸿蒙普及的最大难点还是在于:到底鸿蒙预装的HMS手机厂商能否从中能够得利?这是我在知乎的几个关于鸿蒙的帖子上屡次提到的。 没有那个国内的手机企业敢说“鸿蒙是开源的,所以我用鸿蒙可以不装HMS,可以自己搞一个商店搭配鸿蒙”。 那个企业有这个胆子?因为国内的安卓没有GMS,所以国内的鸿蒙也可以没有HMS?既然鸿蒙必然搭配HMS,那个利益问题就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了。 国内的安卓白板一个,所有手机商店的广告的收入归手机企业自己,现在用鸿蒙,这笔账怎么算?华为抽成30%,其中10%给手机终端企业?我认为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EPIC怎么威胁到steam的?还不是降低抽成,最后开发商和玩家还不是都真香了。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