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最近的加密货币托管监管规定明确,对参与加密货币交易持观望态度的机构可能不再担心法律上的不确定性。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货币监理署(OCC)最近提供的监管透明度可能使感兴趣的机构有信心进入加密货币行业。
7月23日,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公司Anchorage总裁Diogo Monica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说:“对于那些已经建立了这个生态系统多年的人来说,这是对这些努力的极大认可。”
他补充道:“但是,这里的真正意义是对于那些缺乏明确监管指导并一直在场外观望的机构参与者。OCC表示,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托管加密货币,从而有效消除了这种担忧。”
OCC的举动是加密行业的胜利
7月22日,OCC宣布允许美国联邦特许银行对数字资产进行托管。摩根溪联合创始人Anthony Pompliano在最近的YouTube视频中表示,此举在不改变现行指导原则的情况下提供了透明度。
Monica说:“昨天的OCC声明对于加密货币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它不仅为美国的数字资产领域带来了急需的监管透明度,而且还向怀疑者和更广泛的市场发出了信号,表明这种资产类别将继续存在。”
更多的银行可能会进入加密行业
将来所有银行都会提供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吗?Monica说:“与其说他们是否愿意,倒不如说他们会怎么做。”他解释说,目前为客户持有数字资产需要特定的技术工具和能力,而银行目前可能不具备这些。区块链的活动和交互(例如质押)也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和要求。
他补充说:“尤其是当这些行动产生收益时,受托银行必须通过与Anchorage这样的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或次级托管关系来支持它们。”
Anchorage是一家新兴的加密货币托管公司,它在2019年年中宣布从包括Visa在内的多家公司获得4000万美元投资。自那以后,这家初创公司公布了许多新进展。
买卖加密货币后,出金导致银行卡被冻结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并非必然结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加密货币交易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银行在处理涉及加密货币的交易时往往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一旦银行检测到账户有大额的资金流动,且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有关,可能会出于合规或风险控制的考虑,暂时冻结该账户。 这种情况在交易频繁或金额较大的情况下更为常见。 其次,出金被冻结也可能与反洗钱(AML)和打击恐怖融资(CFT)的监管要求有关。 为了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加密货币进行洗钱或恐怖融资活动,银行会对可疑交易进行严密监控。 如果出金操作触发了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比如资金来源不明、交易对手方存在风险等,银行可能会立即冻结账户,以便进一步调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买卖加密货币后的出金操作都会导致银行卡被冻结。 合理的交易行为、透明的资金来源以及合规的交易平台选择,都能大大降低被冻结的风险。 此外,与银行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释交易背景和目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冻结。 总之,买卖加密货币后出金被冻结银行卡的情况并非绝对,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易者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并保持与银行的良好沟通。 同时,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未来这一领域将更加规范和透明。
加密货币已经从一种不起眼的 时尚 变成了一种更为主流的投资和金融形式。 少数加密货币主导市场,比特币占该行业总市值的 41%。 随着这种增长,世界各国政府对监管该行业产生了兴趣。 一些政府也已采取措施建立自己的数字货币。 加密货币成长 加密货币的总市值从 2017 年 1 月的约 190 亿美元增加到 2024 年 1 月的 2.2 万亿美元。 加密货币几乎在一夜之间创造了亿万富翁。 随着加密货币影响力的扩大,联邦政府对加密货币越来越感兴趣。 3 月,总统拜登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为数字资产开发设定了政策目标,并指示机构报告政策建议。 这些目标包括保护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以及确保隐私;维持金融稳定;并防范洗钱和勒索软件等非法用途。 该行政命令指示财政部报告美国开发一种由美联储发行的数字货币的影响,全球数十个国家正在 探索 这一点。 尼日利亚和加勒比地区的八个国家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该命令指示司法部长报告是否有法定权力来创建这种货币,或者国会是否需要通过法律来提供权力。 1月,美联储发布报告关于美国官方版本的潜在好处和挑战,但不提倡或反对这个概念。 美联储表示,“如果没有行政部门和国会的明确支持,最好是以特定授权法的形式”,它不打算发行数字货币。 进行传统支付交易的金融机构必须维护大型电子网络、雇用人员并向使用其系统传输资金的任何人收取费用。 而加密货币能够显着降低成本和支付时间。 乌克兰政府已经收集了超过 1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捐款,而通过传统方式,这将更加困难。 不过,加密货币的价格可能会波动,有人说这是一个因素使它们无法更广泛地用于支付。 支持者还表示,加密货币可以在金融交易中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人们在记录这些数字交易的分类账上没有个人身份,他们有一个在发送或接收加密货币时使用的私钥。 区块链技术可以永久记录交易的顺序,最终这些交易是不可逆的。 与与传统金融机构共享个人信息相比,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加密货币的相对匿名性。 一些人将加密货币的当前状态与互联网的早期状态进行比较,强调我们还没有看到它如何应用的全部范围。 他们说,让行业进行创新至关重要。 美国银行委员会高级成员、参议员 Pat Toomey 最近征求了立法提案,以阐明围绕加密货币的规则和法律,以保护投资者并促进行业创新。 他还发布了一份立法讨论草案,该草案将为稳定币建立新的监管框架,与美元等参考资产具有一对一价值的数字资产。 参议员 Cynthia Lummis 和 Kirsten Gillibrand 还计划为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资产提出监管框架,包括定义、税收待遇以及阐明数字资产作为证券或商品的法律地位。 加密货币的匿名和去中心化性质也使其对犯罪分子具有吸引力。 臭名昭著的在线市场丝绸之路使用比特币来促进非法毒品的销售和运输。 到 2013 年被 FBI 关闭时,该网站上已经发生了超过 100,000 起非法毒品交易。 该网站为其他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包括黑客服务和销售假驾照、护照和 社会 保障卡。 加密货币对于全球勒索软件攻击的惊人增长不可或缺。 据报道,2024 年勒索软件的平均需求为 220 万美元,比 2020 年增长 144%。 根据Chainalysis的数据, “基于加密货币的犯罪在 2024 年创下 历史 新高,非法地址在一年中收到 140 亿美元,高于 2020 年的 78 亿美元。 ” 然而,Chainalysis 还发现,非法交易仅占加密货币总交易量的 0.15%。 FBI 已经成功跟踪甚至检索通过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支付的勒索软件付款。 去年 6 月,司法部宣布已追踪并追回了 63.7 个比特币,该比特币由 Colonial Pipeline 支付,以应对其遭受的勒索软件攻击。 当时比特币的价值刚刚超过 230 万美元。 与普遍的看法相反,加密货币交易并非完全匿名。 记录大部分的分类账是公开的,交易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难以追踪。 困难在于将数字钱包中的资金与真实所有者匹配。 出于这个原因,所有美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都必须有程序来识别他们的客户。 7 月,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就预防和应对网络攻击举行了听证会。 司法部的一名证人就司法部勒索软件和数字勒索工作组为“破坏、调查和起诉勒索软件攻击”所做的努力作证。 4 月 5 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没收 Hydra Market,这是世界上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暗网市场。 据该部门称,“在 2024 年,Hydra 约占所有与暗网市场相关的加密货币交易的 80%,自 2015 年以来,该市场已收到约 52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 ” 总的来说,我们似乎没有非加密货币不可的理由,但是加密领域波及的范围正在放大。 我们每天都有新生事物在诞生,腐朽的老家伙在衰亡。 但是没有一种声音,在说创新有罪!
央行在这一次的发布会当中就谈到了关于加密资产的监管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最流行或者说话题性最高的加密资产应该就是比特币。 而在这一次的央行发布会当中,有重点地点明了比特币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工具,而不是一个资产工具。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加密货币未来将会何去何从。
第一,比特币未来的走向。
其实从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就可以看出,比特币虽然在此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巅峰,但是随着国际资金的大量撤出,现在比特币的价格已经开始下跌。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投资者都已经对比特币失去了信心。 如果这样的心理预期在加剧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比特币将会持续暴跌。 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话,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和信用背书的比特币自然不可能维持其高价位。
第二,各个国家的加密货币。
其实想必大家已经从央行的一些行动中看到了,在以后很多国家单位采取自己的加密货币,或者说是数字货币,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监管,在市场都弄流通的一切货币儿。 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好像不记名的货币在市场当中流通存在着非常高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违法行为的产生。
第三,如何看待以后加密货币的存在?
当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全部流行起来的话,也就意味着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毕竟在那个时候,比特币本身的稀缺性就已经被打破。 而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比特币本身就没有稀缺性,其自身的价值也是不断炒作而来的。 所以在我看来,正如同央行所说的那样,比特币只不过是一个投资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货币的价值。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