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摄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简称ICP)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摄影艺术的机构,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坐落于艺术与文化气息浓厚的美国纽约。作为全球公认的摄影艺术权威机构,ICP不仅对摄影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ICP的核心活动主要包括摄影展览和摄影培训。ICP的摄影展览是其最为人熟知的部分之一,定期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为公众提供了欣赏和理解摄影艺术的窗口。这些摄影作品涉及多种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纪实、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创意艺术,不仅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摄影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ICP提供的摄影培训服务,致力于教育和培养摄影师。ICP的培训课程涵盖了从基础摄影技巧到专业摄影实践的全方位内容,旨在提升学员的摄影技能和艺术修养。这种培训不仅吸引了初学者,也吸引了许多希望提升自身技艺的专业摄影师。通过ICP的专业培训,学员能够获得业内认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在摄影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ICP还对游客开放,使其成为一个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ICP的设施包括展览空间、图书馆、讲座厅以及工作坊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活动。无论是摄影展览的观看,还是参与各种讲座和工作坊,游客都能在这里获得关于摄影的深刻理解和灵感启发。
国际摄影中心(ICP)作为美国纽约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它所举办的摄影展览和提供的培训服务,不仅对摄影艺术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公众提供了学习和欣赏摄影艺术的机会。ICP的成功,展示了一个专业机构如何在摄影领域内发挥领导力,并通过各种活动和资源为摄影艺术的繁荣做出贡献。
在色彩的调色板上,青色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摄影师的目光。 它既融合了天空的深邃和大海的宽广,又带有森林的生机和雾气的神秘,让人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聚焦四位在Instagram上备受瞩目的摄影师,他们以青色为笔,绘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
1. Benjamin Hardman - 冰雪与青蓝的交融来自澳大利亚的Benjamin Hardman,却选择了冰岛作为他的创作舞台。 他的作品以青蓝色为主调,将极地的寒冷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一帧都能听见寂静的冰川呼吸。
2. Phlyimages - 海洋深处的视觉诗篇同样来自澳洲的Phil de Glanville,专注于海洋风光的他,青色赋予了他的照片一种深邃而广阔的感觉,让人仿佛可以穿越画面,触及那无尽的海洋深处。
3. HenriFilm - 青影里的电影感与情感生活在南欧的Henri Preste,他的照片中融入了晦暗与人造光的交织,青色在这里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元素,为孤独的人和动物的影像增添了浓厚的电影情节。
4. Fursty - 细节中的情感捕捉Dylan Furst,这位美国摄影师擅长捕捉户外生活的瞬间,他镜头下的青色浓烈而富有情感,每一个细微的场景都被赋予了强烈的情绪色彩。
透过这四位摄影师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青色的魔力——它既是自然的写照,又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想要了解更多这种色彩的魅力,不妨访问托马斯的Instagram @thomaschuphoto,那里有他精心挑选的更多摄影佳作。
色彩,是摄影语言的基石,而青色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探索更多摄影师的世界里,你将发现风光摄影的无限可能。 让我们一起在光影之间,捕捉那些触动心灵的青色瞬间。
如果你对摄影艺术和旅行摄影有所热爱,不妨关注托马斯的个人频道,了解更多实用的摄影技巧和旅行灵感。 作为90后风光摄影界的翘楚,托马斯曾荣膺2019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冠军,并且是《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一书的作者,他的教程覆盖了图虫、微博、知乎等平台。
让我们一起,用镜头探索世界的青色奥秘,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瞬间。
对话梦想与恐惧的摄影师Gregory Halpern
在2024年四月到五月间,一场视觉盛宴即将在X-SPACE富士影像空间拉开帷幕——Curved Lines展览,日期跨越至5月31日,这里将呈现Halpern的杰作,探索社会现实与陌生人之间微妙的联系。 他的镜头下,后工业城镇生活的光影交织,罗切斯特——那片家乡与陌生人交汇的舞台,充满了他对工人权益与生活条件的关注,以及那通过爱、梦想和恐惧交织的情感线索。
Halpern的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寻找视觉的诗意,捕捉直觉瞬间。 他的灵感源泉多元而深远,绘画、老照片以及摄影本身的冲动,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鸣。 他采用近视角摄影,挑战传统的形式美学,更加注重瞬间的真实和内心冲动的表达。
关于富士GFX系统的摄影艺术
在疫情的挑战下,Halpern在2024年的创作中,富士GFX系统以其卓越的分辨率、色彩还原和低对比度的表现力,成为他理想的创作伙伴。 他特别推荐GF80mmF1.7 R WR镜头,大光圈带来的艺术效果是他摄影旅程中的亮点。 更令人期待的是,他正在进行一项跨越20年的摄影集创作,将于2024年集结他的富士数码作品,见证他的摄影旅程。
展览不仅限于静态的图片,Curved Lines展览也邀请观众参与视频征集活动,由Emin Özmen发起,聚焦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过影像展示人与河流之间深刻的关系,全球摄影师的共创精神在这里交融。
最后,不要错过X-SPACE·北京在五月份的详细活动日历,那里将为您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摄影艺术与现实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这次展览不仅是视觉的探索,更是一次关于生活、梦想与恐惧的深度对话,让我们在Halpern的世界里,一同感受摄影的力量,以及它如何连接我们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探索摄影世界的珍藏站点,点亮你的创意灵感:
1. Aperture Foundation: 这是摄影爱好者的圣地,一个互动社区与深度杂志,汇集全球顶尖摄影师的见解和作品。
2. PDN Online: 专业摄影师的必去之地,实时摄影新闻与详尽的器材评测让你紧跟潮流。
3. Magnum Photos: 新闻、艺术与摄影的交汇点,记录历史瞬间的权威机构。
4. Masters of Photography: 深度探索摄影大师们的光影世界,这里是摄影艺术的宝库。
5. Photography: 提供最新摄影技巧与拍摄资讯,助你提升摄影技艺。
6. ICP: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探索艺术与视觉叙事的殿堂。
7. artnet: 艺术爱好者必搜的艺术作品搜索引擎,摄影艺术不在话下。
8. BLIND SPOT: 著名摄影杂志,展示独特视角与创新精神。
9. MoMA: 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摄影展览揭示现代艺术的脉络。
10. National Geographic: 人文地理摄影的典范,带你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1. Mountains Image: 山脉摄影的极致享受,捕捉大自然的力量与美。
12. Yann Arthus-Bertrand: 航空摄影大师,从天空俯瞰地球的壮丽画卷。
13. WildChina: 深入自然与人文,环保与动物摄影的生动记录。
14. Bob Hudak: 风光与黑白摄影的完美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巧妙交融。
15. Jeanloup Sieff: 人像摄影大师,捕捉名人风采与人性深处。
16. Ondrea Barbe: 时尚人像界的瑰宝,展示风尚与美学的完美碰撞。
17. ELEPHOTO: 时尚与人物摄影的前沿平台,捕捉时尚潮流的每一个瞬间。
18. Shang: 欧洲旅居的婚纱人像摄影,捕捉浪漫与异国情调。
19. 白宫新闻摄影家协会: 政治与历史的影像记录者,见证全球重大事件。
20. 美国摄影记者协会: 深入报道的摄影力量,揭示社会变迁的真实面貌。
21. Getty Images: 全球最大的图片库,汇聚知名摄影师萨尔加多等人的作品。
此外,还有无数独特视角的摄影师,如Thierry Le Gouès、Eric Traoré等,他们的网站( 和 )等待你的发现。
艺术与教育机构同样不可忽视,如摄影艺术博物馆(MOPA, San Diego)、韦斯顿画廊和法国摄影博物馆,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丰富的艺术养分。
无论是提升技巧,还是追求灵感,这些摄影网站将是你摄影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探索它们,让镜头下世界更加生动精彩。
作为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框架下的重点项目,“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大型展览由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微博)主办,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和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瓦尔特·斯迈林教授担任总策展人,即将于2017年9月15日在北京启幕。
“德国8”是德国当代艺术迄今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囊括了德国1950年代至今最具影响力的55位艺术家的近320组作品,组成7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学术主题展和一场学术论坛,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太庙艺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红砖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元典美术馆和白盒子艺术馆举办。
2017年9月6日上午,“德国8”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召开,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德国驻中国大使柯慕贤、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郑浩、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王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瓦尔特·斯迈林以及“德国8”各联合主办美术馆馆长等数十位展览主办机构和合作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发布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主持。
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在发布会上,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首先发表了致辞。 他谈到:今年恰逢中德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德两国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双方政治互信加强,高层互访频繁,经济交往密切,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在庆祝建交45周年的框架下,双方的博物馆、艺术节和文化机构联合举办了系列文化活动,“德国8”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大使还介绍了“德国8”展览的举办渊源。 2015年5月,由范迪安教授和斯迈林教授担任总策划的《中国8——中国当代艺术展》大型展览在德国莱茵鲁尔区8个城市的9座博物馆同时举办,共展出了11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500余件优秀作品,展出期间共有近12万名观众参观了展览,德国和欧洲媒体报道超过600篇,获得了来自德国和欧洲公众的热烈反响。 时任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在参观“中国8”展览后即向媒体表示:德国也希望在中国举办一个大型艺术展览,经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的合作努力,“德国8”展览得以正式启动。
德国驻中国大使柯慕贤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8”是“中国8”的继续,也是中德两国跨文化交流的继续,德国驻中国大使柯慕贤在致辞中也强调了“德国8”展览在两国人文交流层面的重要意义。 他谈到,在中德两国建交45周年的日子里,能够以相应的模式在北京展示德国当代艺术,这已不仅是个美好的合作标志。 艺术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沟通方式,是一种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语言。 “德国8”为中国观众和艺术爱好者深入了解上世纪50年代至今德国艺术发展的全貌以及丰富的多样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为中德两国艺术家之间的直接对话打开了大门。
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郑浩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郑浩也在致辞中表示,今年5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在北京正式启动,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继续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文化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两国文化艺术机构、艺术节和艺术家之间广泛开展务实交流与合作,稳步推动双边文化关系再上新台阶。
在世界艺术的历史上,德国艺术一直以其强大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美学特征占据着令人瞩目的位置;1950年代以来,德国的现当代艺术更取得了迅速且长足的发展,在多个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重要的艺术大师,在世界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是,还没有一次由两国顶级学术团队和重量级美术馆合力打造的艺术展览,对德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梳理和呈现,“德国8”展览的举办则填补了这个艺术和文化交流上的空白。
“德国8”展览总策展人斯迈林教授总策展人斯迈林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展览的基本内容和举办意义。 他借用此次“德国8”项目在今日美术馆展览的策展人、德国卡斯鲁尔ZKM艺术与媒体中心主席彼得·魏贝尔的说法,称此次展览是“1945年以来德国艺术家的一次文化大陆的远征…突出了散文式调查和研究所特有的方法上的自由”。
斯迈林谈到,经过近2年的筹备,主办方征集到来自德国杜伊斯堡库珀斯米尔勒艺术博物馆、德意志银行、汉堡戴希托美术馆、雷克林豪森美术馆等公共博物馆、画廊和私人收藏的艺术杰作,也有直接由参展艺术家本人提供的作品,力求呈现德国艺术从1950年代至今经历的不同风格与潮流。 在形态上,“德国8”涵盖了油画、水彩、素描、雕塑、装置、摄影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在时间上,展出的作品从20世纪中叶一直跨越至今;在艺术家构成上,包罗了德国战后艺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名家和当今活跃的艺术界领军人物、高校和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展览希望充分呈现德国当代艺术深厚的人文传统和多元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拓展中国艺术学界和公众对德国艺术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应当是开放式的,而不追求一种固定的认识或者。 展览将给人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机会,去比较不同的艺术方法、视觉语言、流派、风格、体裁以及对某些特定主题的处理。 在另一个层面上,也促进公众思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和环境中艺术的作用以及文化间对话的意义。
“中国8”和“德国8”展览总策展人范迪安作为“中国8”和“德国8”展览的总策展人,范迪安认为此次展览是中德乃至中欧艺术跨文化交流新的篇章。 他谈到,全球化的时代情境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构筑了当代视觉艺术发展的机制,也开启了国际间文化交流新的纪元,此次“德国8”大型展览项目的举办正是凭借了这样的时代机缘,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着当代的国际艺术对话与合作发展。 从德国非定形艺术的开创者卡尔·奥托·格兹、埃米尔·舒马赫的作品,到他们的学生、新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格哈德·里希特、乔治·巴塞利兹、安塞姆·基弗以及西格玛·波尔克、马库斯·吕佩尔茨、约尔格·伊门多夫,再到年轻一辈的弗朗茨·阿克曼、尼奥·劳赫、丹尼尔·里希特风格鲜明的代表作,从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师生——伯恩和希拉·贝歇、安德里亚斯·古斯基、托马斯·鲁夫追求秩序与观念的摄影,到新媒体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朱利叶斯·波普、马塞尔·奥登巴赫连接历史和数字时代的探索,从专注于形式语言和绘画媒介研究的“老大师”弗雷德·提勒、戈特哈德·格劳伯纳到冲破材料、语言、题材束缚的“未来一代”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托马斯·德曼德、大卫·施奈尔、阿丽佳·柯维德的跨越式探索…
作为一个整体,“德国8”既是对当代德国艺术景观的整体铺陈,展现了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文化情境中,不同领域的艺术探索所生成的共同的文化变革,同时展现出艺术家在追寻各自的艺术理想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在当今球信息日益交融、愈发便捷的时代,这些艺术家既立足深厚的本土和欧洲文化传统、立足本土的社会现实,也放眼世界、关切全球共同的文化课题、立意创新,他们的实践所传递的这种文化意识,以及与这种意识共同存在的、视觉形态与媒介语言上的“德国性”,是中德艺术交流的话题。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主持新闻发布会在2017年5月24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德国外交部长(副总理)西格玛·加布里尔共同见证了“德国8”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出席当日活动的还有“德国8”项目的几位联合主办美术馆的馆长。 作为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人文交流项目,“德国8”不仅在国家间和文明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也联动北京几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美术馆学术策划和文化传播网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博士发言称,德国是一个盛产思想者、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国度,从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德国的现当代艺术对中国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此次“德国8”项目的《艺术之规——德国当代艺术》展览在央美美术馆举办,共计展出17位艺术家的近90组作品,涉及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等艺术形式,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德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我们的展厅中集体亮相,将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女士谈到,太庙艺术馆由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共同创建,自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持续发挥中央美术学院在学术研究与艺术策划方面的力量,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展示中外艺术发展优秀成果的高品质展览项目。 此次举办“德国8”项目中《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展览,展出德国当代艺术史上一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的力作,对加强太庙艺术馆在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谓是太庙艺术馆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展览。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女士对于参与此次“德国8”的整体活动中来感到荣幸,她谈到:《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是国内第一次最系统全面地对德国当代摄影艺术的集中呈现,将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极高学术水准的摄影艺术视觉盛宴。 展览在由中国民生银行创办、开馆刚两年的北京民生美术馆举办,是社会各界对民生馆立馆以来坚持学术性、开放性和先锋性的办馆理念的认可和鞭策,衷心欢迎社会各界踊跃观展,在学习交流中启迪思想,开拓视野。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博士在讲话中谈到,德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到今天,观念以及实践一直在不断革新。 此次《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展览突出了以影像艺术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从生活中提取艺术创作的要素,以周遭的人事际遇、生活场景和片段等为表现对象,诠释了作品的文化意义和批判精神。 展览既是对战后至今的德国当代艺术进行专题性梳理,也是一次向中国大众呈现完整且独特的德国影像艺术的观赏体验,希望公众可以感受到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感受到作品以外的体量和学术价值。
元典美术馆馆长谷燕元典美术馆主办的展览以《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为题,将展示女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和她的老师戈特哈德·格劳伯纳的作品,馆长谷燕认为,这两位艺术家将颜色和环境结合起来,无拘无束地思想表达,打破了绘画的界线,尤其是格罗斯对颠覆式、多维度的开放式思维方式的追求,与元典美术馆在思想、思维方式及气质上极为贴合。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先生将《未来一代——德国当代青年艺术》称为“一次遥远但并不陌生的时空对话”,他谈到:展览精选了在德国年轻一代中有代表性的6位当代艺术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多种媒介、主题和风格,可以看到他们对德国深厚的历史与艺术资源的运用,也可以感受到在新的信息化无边界时代,他们所具备的全球性视野和对当代艺术的再拓展精神。 对于当下中国艺术的艺术家和公众来说,此次展览将为他们带来在场和共时性的经验。
艺术架起沟通的桥梁,更需要在各方力量的凝聚中产生更大的能量。 “德国8”得到了中国文化部、中国教育部、德国外交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德国驻中国大使馆、北京市文化局等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也得到了来自两国多家企业的帮助,其中最主要的合作机构包括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大众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在发布会上,大众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谈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直倾力打造支持多项文化活动,开展教育项目,并不断加深中德两国间文化交流的互利合作。 此次,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德国8”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 “德国8”是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里程碑。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以及德国技术与文化在中国的“大使”,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致力于推动中德两国之间的深度沟通与交流——特别是文化领域的交流,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创造未来的基石。
国航市场部副总经理王捷国航市场部副总经理王捷在发布会上表示,国航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德国8”大型中德文化交流项目,希望能为中德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贡献力量。 多年来,国航始终致力于为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搭建畅通的空中桥梁,并大力推进各类艺术交流项目的实施,努力让各国观众能有机会欣赏到不同文化、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艺术创作。 国航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并欣赏到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
“德国8”的合作机构还有安联保险集团、西门子股份公司、伍尔特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德国莱茵金属集团、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凯傲集团股份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艺库(北京)国际艺术品物流有限公司、墨卡托基金会、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福斯油品集团、北京传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HAO艺术中心、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北京金鼎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各机构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社会示范作用,对展览筹备和实施的重要环节予以支持,共同促成此次中德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盛事。 部分合作机构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在7个主题展览之外,《全球化背景下的德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论坛将于9月1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作为“德国8”项目框架下又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论坛将以主旨发言和圆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两国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对当代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讨,侧重从文化理论研究和艺术思辨的角度与“德国8”的各展览单元形成深度配合。 在整体上,“德国8”一方面旨在呈现德国当代艺术丰富的多样性和独特的魅力,为中国公众献上一次有关德国艺术的特殊体验;另一方面,更注重从文化交流的层面深化对两国人民和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在对话与合作中不断增进当代国际间关系的理解互信,合作共赢。
“德国8”展览将于2017年9月15日、16日、17日连续3天在不同的美术馆分别开幕。
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
Deutschland 8:Deutsche Kunst in China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1月
支持机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
主办机构: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 中央美术学院
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太庙艺术馆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元典美术馆 白盒子艺术馆
总策展人:范迪安 瓦尔特·斯迈林(Walter Smerling)
副总策展人:张子康 岳洁琼 李鹏 周旭君 闫士杰 高鹏
谷燕 孙永增 彼得·魏贝尔(Peter Weibel)
执行策展人:徐丹(Xu Dan) 冯雪 高高
主要合作机构: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合作机构:安联保险集团、西门子股份公司、伍尔特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德国莱茵金属集团、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凯傲集团股份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艺库(北京)国际艺术品物流有限公司、墨卡托基金会、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福斯油品集团、北京传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HAO艺术中心、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北京金鼎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展览及论坛信息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艺术之规——德国当代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6—10.29
开幕时间:2017.9.16 2:30 p.m。
参展艺术家:
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n)、霍斯特·安特斯(Horst Antes)、斯蒂芬·巴尔肯霍尔(Stephan Balkenhol)、亚伯拉罕·大卫·克里斯蒂安(Abraham David Christian)、汉纳·道波温(Hanne Darboven)、托马斯·德曼德(Thomas Demand)、卡塔琳娜·弗里茨 (Katharina Fritsch)、伊萨·根泽肯(Isa Genzken)、约尔格·伊门多夫(J?rg Immendorf)、休伯特·齐科尔(Hubert Kiecol)、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伊米·科诺贝尔(Imi Knoebel)、乌韦·科斯基(Uwe Kowski)、阿尔伯特·奥伦(Albert Oehlen)、丹尼尔?里希特(Daniel Richter)、安德里亚斯·斯洛明斯基(Andreas Slominski)、罗斯玛丽·特洛柯尔(Rosemarie Trockel)
太庙艺术馆:《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
展览时间:2017.9.18—10.20
开幕时间:2017.9.17 3:00 p.m。
参展艺术家:
乔治·巴塞利玆(Georg Baselitz)、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昆特·福尔格(Gu?nther F?rg)、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马库斯·吕佩尔茨(Markus Lüpertz)、A.R。 彭克(A.R。 Penck)、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尼奥·劳赫(Neo Rauch)、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昆特·约克(Günther Uecker)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
展览时间:2017.9.16—10.22
开幕时间:2017.9.15 4:30 p.m。
参展艺术家:
伯恩和希拉·贝歇(Bernd and Hilla Becher),安德里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坎迪达·赫费尔(Candida H?fer),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as Mühe),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卡塔琳娜·西维尔丁(Katharina Sieverding),托马斯·施特鲁特(Thomas Struth)
红砖美术馆:《先导——德国非定形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6—10.22
开幕时间:2017.9.16 5:00 p.m。
参展艺术家:
皮特·布吕宁(Peter Brüning)、卡尔·奥托·格兹(K.O。 G?tz)、格哈德·胡美(Gerhard Hoehme)、伯纳德·舒尔茨(Bernard Schultze)、埃米尔·舒马赫(Emil Schumacher)、弗雷德·提勒(Fred Thieler)
今日美术馆:《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7—11.12
开幕时间:2017.9.17 11:00 a.m。
特邀策展人:彼得·魏贝尔(Peter Weibel)
参展艺术家:
哈伦·法伦基(Harun Farocki)、尤尔根·克劳克(Jürgen Klauke)、马塞尔·奥登巴赫(Marcel Odenbach)、朱利叶斯·波普(Julius Popp)、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克莱门斯·冯·魏德迈(Clemens von Wedemeyer)
元典美术馆:《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
展览时间:2017.9.16—10.31
开幕时间:2017.9.16 10:30 a.m。
参展艺术家:
戈特哈德·格劳伯纳(Gotthard Graubner)、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
白盒子艺术馆:《未来一代——德国当代青年艺术》
展览时间:2017.9.15—10.31
开幕时间:2017.9.15 11:00 a.m。
参展艺术家:
阿丽佳·柯维德(Alicja Kwade)、赛巴斯蒂安·里默(Sebastian Riemer)、
迈克尔·塞尔斯托夫(Michael Sailstorfer)、大卫·施奈尔(David Schnell)、朱莉德·福格特(Jorinde Voigt)、马蒂亚斯·维斯切尔(Matthias Weischer)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球化背景下的德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学术论坛
时间:2017.9.18
主旨发言:瓦尔特·斯迈林(Walter Smerling)、费迪南·乌尔里希(Ferdinand Ullrich)、迪特·戎特(Dieter Ronte)、彼得·艾登(Peter Iden)
范迪安、许江、朱青生、王璜生、张子康
圆桌讨论:乌韦·科斯基(Uwe Kowski)、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as Mühe)、卡塔琳娜·西维尔丁(Katharina Sieverding)、迈克尔·塞尔斯托夫(Michael Sailstorfer)、赛巴斯蒂安·里默(Sebastian Riemer)
余丁、张国龙、邓国源、马路、缪晓春、刘永刚、李迪、任戎
(*以实际出席情况为准)
中国大地之大,自然风光的壮美令人叹为观止。 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山水,从东部的海岸到西部的戈壁,每一个地方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和气息。 摄影师们通过镜头捕捉下这些美景,展现出中国大地的壮丽与神秘。 除了自然风光,中国人文艺术也是摄影师们不可忽视的创作主题。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从古代建筑到传统手工艺,从民间风俗到宗教信仰,中国的人文艺术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场景和文化面貌。 在当代社会,摄影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他们都通过镜头记录下眼前的美好瞬间,分享给更多的人。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摄影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引发人们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在中国,摄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通过摄影,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传递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摄影作为一种语言,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大但人文艺术与摄影的结合,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 通过摄影,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大地的壮美与神秘,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摄影带来的无限乐趣和创作的乐趣。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为我们呈现出更多精彩的视觉盛宴。 愿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热爱中国大但人文艺术与摄影的结合,共同探索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