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爱文学和艺术的文人雅士,选择一份别具匠心的礼物可谓意义非凡。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不仅能表达敬意,更能彰显您的品味和对收礼者的了解。
对于博览群书的文人雅士而言,古籍善本无疑是弥足珍贵的礼物。这些年代久远的书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能为读者提供无穷的知识和思想启迪。
在选择古籍善本时,应注意其版本、品相和内容。珍贵的版本,如初版、善本或名家批注本,更具收藏价值。而品相则指书籍的保存情况,应选取品相良好、保存完好的版本。
内容方面,可根据文人雅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如喜好诗词歌赋者,可赠送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选集;喜好历史者,可赠送二十四史或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喜好诸子百家者,可赠送论语、老子、庄子等思想名著。
一幅名家字画,不仅能点缀居室,更能陶冶情操,是送给文人雅士的理想之选。古人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家字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份承载着情感和意境的载体。
在选择字画时,应注意画作的题材、风格和品相。文人雅士大多偏爱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风格方面,可根据收礼者的审美喜好,选择工笔画、写意画或抽象画等不同类型。
品相方面,应选取笔墨流畅、色彩鲜艳、装裱精良的画作。同时,也应关注字画的作者,名家字画更具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对于爱好书法的文人雅士而言,文房四宝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一份充满文人雅趣的礼物。一笔一墨,一纸一砚,寄托着文人的情感和志趣。
文房四宝中,笔重于墨,墨重于纸,纸重于砚。在选择笔墨纸砚时,应注意其材质、工艺和品牌。如毛笔应选用狼毫、羊毫或紫毫等优质材料制成,墨汁应选用老墨或松烟墨等名墨,纸张应选用宣纸或棉纸等高档纸质,砚台应选用端砚、歙砚或洮砚等名砚。
对于喜爱古玩收藏的文人雅士,一件古玩珍品无疑是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古玩珍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玩珍品种类繁多,包括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等诸多门类。在选择古玩珍品时,应注意其年代、真伪和品相。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真伪难辨,容易上当受骗;品相良好,保存完整,价值也更高。
古玩收藏是一门学问,在选择古玩珍品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到信誉良好的古玩市场购买。
除了上述传统的礼物外,定制礼物也能充分体现您对文人雅士的重视和用心。定制礼物可以根据文人雅士的喜好和个性,量身打造一件独一无二的珍藏。
如您知道文人雅士喜好某种花卉,可以定制一幅花卉刺绣或一盆花卉盆景;如果您知道文人雅士的书桌上有许多文房用品,可以定制一套檀香木的笔筒、墨海和笔架;如果您知道文人雅士喜爱某位作家,可以定制一本这位作家的签名本或限量版作品。
定制礼物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份独一无二的心意,定能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
私享家定制酒也不错呀,定制酒也是这两年才开始流行的,绝对新颖,你可以在酒包装上印制学校LOGO、校徽和成立时间,还可印制校友的名字等个性元素,而且是酱香型白酒,你可以不喝它,用作收藏和纪念,它会变得愈久愈香,永葆新鲜,如同师生校友情,永远值得珍藏和回忆。
第3章 三十六行,独具匠心的明代手工艺人1957年发生了一件振奋考古界的大事,这一年北京昌平定陵出土了2780件文物。 而其中三件 凤冠 之一的孝靖皇后凤冠,令人叹为观止。 凤冠用材奢华高贵,制作精细,例如凤冠镶嵌的一百颗红宝石和五千颗天然珍珠完全依照天然形状略作雕琢,金制的九龙九凤和点翠工艺,让凤冠高贵与质朴相得益彰,这是目前堪称世界上最奢华的皇冠,价值连城,也是中国的国宝级文物。 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出自谁人之手,那些拥有高超手艺之人,早已淹没于时间与历史之中,在明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工匠。 工匠内部有着很明确的分工,有诸如木匠、石匠、铁匠、铜匠、银匠、小炉匠、油漆匠等等近三十种分类。 大到帝王宫殿园林,小到一把折扇一把木梳,都由百色工匠所制,这些手工制品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工匠们有着自己的行业标准,也有定期祭祀崇拜的祖师爷。 1431年,明宣德六年。 福建小城长乐县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一支有两百多艘船只两万多船员的庞大船队驻扎在此,等待着和风日丽一天下海,扬帆远航。 这就是世界航海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和下西洋。 当时郑和66艘的航海船中有一艘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据《明史》记载“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这艘巨轮出自明朝规模最大专门建造战船的官办造船工场——南京龙江船厂,永乐年间,龙江船厂担当建造大型宝船的任务。 郑和下西洋并非武力性的侵征,他所携带物品中,最受欢迎的当属丝绸与瓷器,当时中国的丝稠、瓷器早就名扬海外。 明代五大手工行业为造纸、纺织、瓷器、造船和冶铁。 瓷器自古就有,明代,瓷器工艺有了更加成熟的技艺和发展,皇家所用瓷器为官窑“御窑厂”出品,民间瓷器用品则是民窑所制。 江西景德镇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瓷业中心。 明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斗彩鸡缸杯,色彩明丽,绘画率真可爱,在当时已是千金难求。 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被以近三亿港元的高价被藏家拍得。 在欧洲最富盛名的三大中国瓷器,青花、龙泉青瓷和德化白瓷都是在明朝时期得其英文名称。 当我们看到手工艺品被世人如此珍爱宝藏之际,却也不能忽视明代早已被埋没了姓名的能工巨匠,他们付出的血泪何曾巨大,景德镇就有“祭窑”习俗,即以活人祭窑。 当时也的确有一些匠人因为窑器烧造不成功,而纵身投窑。 童宾从小投师学艺,从事烧瓷行当。 万历年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镇督造大龙缸,因为龙缸器形硕大,很难烧造成功,烧造许久,始终不成功。 种种压力之下,童宾纵身跳入了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 第二天开窑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 为纪念这位秉性刚直的人,他被匠人们尊为“风火仙师”,并在御窑厂的左侧建了一座风火仙庙。 因为烧造瓷器,火借风力,风与火最为关键,因此,景德镇民间也童宾为“风火神”、“窑神”。 这是关于瓷器行业祖师爷童宾烧造龙缸的传说。 虽然无从考证真假,但单从这个传说故事,窑工的辛苦可见一斑,而辛苦的又岂止是窑工。 如果单纯把工匠归为工人,那就太过于笼统。 手工匠人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个环节,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美学理解。 就拿举世闻名的明代家具来说,透露出来的简洁、厚重、精美、雅致的艺术风格,无一不反映出工匠所倡导的格调与意趣,简练与空灵中则透露出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明代的手工业有着森严的等级划分,匠人们强调言传身教,非常注重传承。 如果有人想学一门手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师,所谓“学艺必从师”是古训。 拜师学艺时年龄大多十二三岁,经亲友介绍引荐给师傅,交了“敬神钱”,等于经过行业祖师爷的批准,就开始了辛苦的学艺生涯,学艺过程辛苦异常,不仅是遵守行规,不畏酷暑严寒,在生活中也战战兢兢,百受考验,徒弟和师傅在一张桌吃饭,即使师父不说,徒弟也深知,自己的筷子是决然不能伸进有荤腥的菜。 学艺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满三年,如果有人学艺少一天未满三年,那么这个人将终生不能进入这一行业。 在江南一些地方,在满三年之后还不能出师自立门户,还要再帮师父打工三年——学三年,帮三年。 六年之后,才算是满师,才可以执业。 正是有如此严格看似苛刻的行业规则,才成就了一些艺术大师,才有了精美的工艺品。 一些工匠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声名鹊起。 被时人称为“杨倭漆”的 北京 民间漆工 杨埙 ,是著名的制造漆器匠帅。 他继承父业专攻金漆,学习日本“倭漆”技术,结合原有的制作经验技巧,制作的漆器堪称一绝,他制作的山水人物飞扬灵动,漆器颜色也是用的时间越久越鲜艳。 永乐年间的“御用监”是皇室专门制作用品的皇家工厂,“御用监”设立宫廷漆器作坊名为果园厂,其中聚集着一批能工巧匠。 据史料记载,当时轮班到京服役的油漆匠每次多达5000余人,他们分工细作,制作的漆器中雕漆制品最为上乘。 负责果园厂的匠人张德刚,他父亲则是元代雕漆名匠张成。 官宦人家、文人雅士也参与设计和制作艺术品,更让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内涵。 明代嘉靖年间,上海进士顾名世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常用于家中陈设和馈赠亲友,因此称之为“顾绣”,“顾绣”享有“画绣”的美誉。 顾绣“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一幅绣品往往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所绣的山水、人物、花鸟均精细无比、栩栩如生。 “顾绣”所用的手法就是典型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手法。 明代朝廷织造局设置在苏州,明代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夸赞苏绣“精细雅洁”,而苏绣的八字技艺特色也完全符合这四个字的精髓,苏绣八字技艺是:平(绣面平伏)、齐(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缕畅顺,丝理圆转自如)、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无外乎苏绣被成为“古今中华第一绣”。 明代的私人收藏的盛行,在富裕的江南地带,涌现了一大批鉴藏家。 如沈周、文征明、王世贞、董其昌等等,出于保存藏品的需要,收藏家们对书法绘画的装裱十分讲究,像王世贞就经常高价聘请装裱师。 装裱技术到了明代,由于苏州地区的经济繁荣,文化与艺术活动的昌盛,让书画装潢技艺更加的蓬勃发展,出现专门的著作,如周嘉胄著有《装裱志》。 书画装裱工艺嘉靖、万历间达到全盛。 裱工人才济济,名手辈出。 苏州装裱具有选料精良、配色文雅、装制熨贴、整旧得法、形式多样、裱工精妙的特色。 历代苏裱妙手,有一套修复古旧书画的特殊技艺,一幅书画,即使支离破碎,折皱残缺,一经装裱,竟然起死回生,完美如初。 除此之外,还有玉器。 玩玉者,对明代的“子冈玉”不能不知。 陆子冈是明末最为著名的琢玉巨匠,他制作的玉器当时就为达官贵人所追求,十分名贵,当时苏州还将“子冈玉”与同时代唐伯虎的仕女画相提并论。 在故宫博物院里,至今珍藏有陆子冈的青玉婴戏纹壶、青玉山水人物纹方盒等玉雕作品。 陆子冈不但以雕刻的玉器闻名,他还精于书画,造诣不亚于士大夫之下;因为善于镶嵌工艺被称为“周嵌”的周柱,以金银、宝石、象牙等雕成山水人物、楼台树木,甚至花卉翎毛,镶嵌在檀木器漆之上,珍贵无比;南京濮仲谦是明末著名竹刻艺人,但凡竹器,只要是经过他的手,便称为精美的艺术品,价值不菲。 全国各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手工艺品,张翰在《松窗梦语》中写道“今使有陇西之丹砂羽毛,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楩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毡裘,梁、兖之漆丝纻”。 明代手工匠人所做出的贡献早已超越在实用价值之上,他们用心良苦,倾心制作的器物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因此也有人说手工艺品是手工的艺术,也是无言的诗歌。 诚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材料珍贵、门类丰富、名扬四海的手工艺品是我国文化史上重要的角色之一,而手工艺人投入的情感透过艺术品也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难怪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认为,匠工用心的良苦,所制之器的艺术价值,怎么能仅仅是工匠所能做到的?“盖技也而近乎道矣。 ”
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国文化元素大全2008-08-10 19:0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其大气磅礴,精美绝伦,巧妙构思赢得了空前成功和一片赞誉!以老谋子为首的创作团队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演绎的淋漓尽致,荡气回肠!开幕式结束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长时间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今天把开幕式的视频又找出来回放了好几次,将里面所有中国文化元素都细数了一便,觉得很是过瘾,因才疏学浅,可能还有没注意到的文化元素,恭请各位往上加吧!不妥之处也请指正。 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最能体现科学魅力和艺术品味的时间雕塑!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古缶(FOU):缶本是用来装酒的瓦器,敲打起来就算是音乐了。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约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相会,名为促进两国友好,实则想要挟赵王,赵王知道秦王脆计多端,担心秦国暗算故借故不去,但谋臣蔺相如与大将廉颇等考虑再三,却主张赵王赴会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国笑话,灭了自己的威风。 赵王认为二位大臣说得有理,决定应约去渑池会见秦王,并命令蔺相如同行,大将廉颇在边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测。 宴会上,秦王盛气凌人,并假装酒醉,旁敲侧击,戏弄赵王,说道:寡人听说赵王善于弹瑟(一种古代弦乐器),今日盛会,请赵王弹一曲助兴。 赵王不敢不依,勉强弹了一曲。 哪知,赵王正中圈套,秦国的史官赶快把这位事记载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见此情景,非常气愤,上前对秦王说道:赵王听说秦王很会击缶,今日胜会,也请大王击缶助兴。 秦王不肯,厉色拒绝,蔺相如再次相请,说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这五步之内,我愿意以颈血溅在大王身上。 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 蔺相如面不改色,大声喝斥,众人吓得口瞪目呆,空气异常紧张,秦王为了解除眼前的危机,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几下。 蔺相如立即命令赵国的史官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里秦王所击的缶,就是窑字里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用来盛酒的。 春秋战国时候曾经拿它当作乐器。 我国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窑字形成这样的结构,有它一定的依据。 这使我们从某一个侧面考证到,最原始的窑炉是利用现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石头砌成,在里面焙烧缶一类的陶器。 直到后来的龙窑,阶级窑,甚至今天的倒焰窑,隧道窑,也都有一个洞穴,这就是烧成室,在里面焙烧各种制品,它是用各种耐火材料砌筑的;里面焙烧的制品不是古老的简单的缶,而是各式各样的精致的陶瓷制品。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作。 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 人物活动栩栩如生。 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造纸术: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活字印刷: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 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 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文房谓书房。 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县(原歙州府)的歙砚.古琴: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太古遗音:古琴造型优美,历来为制琴家所重视,南宋芝翁的《太古遗音》,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古籍。 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为伏羲、仲尼、联珠、落霞和月型等式样,古琴型式虽多,但只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 宋代以来,琴制由大渐趋狭小。 一般说来,《太古遗音》琴制为中琴,唐琴属于大琴二列。 我国制琴历史极为悠久。 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造型美观、工艺精巧、音响宏亮、音色优美的珍品。 “太古遗音琴”出现于晚唐,长122厘米,额宽22厘米,尾宽14厘米,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 曾由已故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 卷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全国长期战乱,南北对峙,朝代频频更迭,却使当时的学术思想格外活跃,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书法家,而且,作为奠立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传神传”、“六法论”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在绘画上,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最具有代表性。 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 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山水画:五代南唐有位著名画家叫董源.董源中国五代南唐画家。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自称“江南人”。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 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 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 作为山水画家,董源也是不专一体的。 宋人称许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富丽,宛有李思训风格。 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 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 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 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 陶器: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 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 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多年的悠久历史。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瓷器: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 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 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孔子: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 英文:Confucius,Kung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春秋后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论语:《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一书名的含义为:主要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言论论纂起来,其次还包括记录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 《论语》共分二十篇,每篇的篇名大都由该篇第一章的前几个字附加顺序数来构成,每篇由若干章组成,从表面上看似篇与篇、章与章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实质上却为浑然一体。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思想就被确定为至尊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广大,他的思想几乎渗透到了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领域。 我国自汉朝以来,由孔子创造的儒家学说就成为一直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儒家学说对于我国社会的巩固、发展和延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深深地渗透并影响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史学、艺术、民俗等等文化思想领域,它规定了我国文化的特质,造就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塑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 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 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 均用毛笔墨书。 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 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古代竹简也是可以用现代工艺来进行体现的。 提线木偶: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 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昆曲: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